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 综合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1-4045451
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汪嵘:加大筛查力度可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
编辑:张文娟    2019-07-05 09:31:20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 ( 记者 张文娟 ) 医疗之变带动山西省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发生极大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但是肿瘤的高发依然应该被重视。7月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汪嵘告诉本网记者,目前的消化内镜中心年诊疗量能达到2万余人次,40%以上为内镜微创手术病例。同时她提醒广大网友,一定要重视胃肠镜的体检,尤其是要行高质量的胃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如果能及早发现,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在采访中,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汪嵘介绍到,这些手术病例中,除了息肉切除术,异物取出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等常规的治疗外,目前还包括了ESD、ESE、EFTR、STER、ERCP、POEM及EUS相关技术。同时医院也配备了最先进的如Olympus 290、Fujifilm LASEREO激光等内窥镜系统十余套,以及高清电子胃肠镜、放大内镜、十二指肠镜,磁控胶囊内镜、胆道镜、超声内镜,小肠镜、中-C等新型设备帮助医生通过检查作出准确判断,其中受益人群最广的诊疗项目就是胃肠镜下的早癌筛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我省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1978年的4995个已发展到2015年的12903个(不含28099个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由1978年的92432人已发展到2015年的214000人,每千人口病床数、医生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16、2.47、2.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全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1984年的40.10‰、10.10/万下降到2014年的5.90‰、13.51/10万,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上升到2010年的74.92岁。

改革开放之后,全省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先后有32185名技术人员被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各单位实行了院长、站长、所长、校长负责制、任期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到1985年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834个,比1980年增长12%。医院病床87768张,增长18.6%,城乡卫生从业人员达到109596人。疟疾、布病等基本得到控制,并大大降低了麻疹、流脑等疾病发病率。新法接生率达97%,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妇女“两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各级医疗卫生部门5年约增加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13000余人。

 “七五”期间(1986—1990年),全省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4/10万,比“六五”期间的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65.15%,死亡率为0.56/ 10万,实现了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全省80%以上的城市、县城、单位和50%以上的乡村开展爱国卫生的“文明卫生”达标活动。全省农村水井、厕所、炉灶的改良工作基本完成,蚊、蝇等病媒昆虫密度大大降低。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996个,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5.5‰;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71795人,增长11.8%;医院病床总数达到101963张,增长了3.9%;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7.2亿元,增长了31.3%。人均期望寿命达到69.7岁,较“七五”期间增长了1.5岁。

图为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的早期胃癌实例,均行治愈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为6.249/万和23.2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1.3岁,比“八五”期间增长了1.6岁。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全省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共有医疗机构9510个,每千人口病床3.1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8人,均居中部地区前列。各级财政5年累计投入44.5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64.7%。全省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总资产达92.65亿元,比2000年增长74%,总诊疗人次2.24亿,部分学科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省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累计投入30.6亿元,建设1640个医疗卫生机构。全省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4.3/10万(全国平均为352.48/ 10万)。全省人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11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为13.78‰和38.82/10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参合率达99.2%,保障范围从常见病、多发病扩展到重特大疾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机构和村卫生室,建立了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新机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768所增加到879所,建立了惠及4万余名乡村医生的多渠道经费补偿机制。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广泛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日间手术等便民惠民利民举措。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相关链接

手机黄河新闻网 我要啦免费统计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