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全国“最美奋斗者”山西候选人事迹——毕腊英
2019-09-16 09:24:23    来源:山西日报

   毕腊英 农家女承父志捐资助学

在高平市,有这样一个平凡而执着的农家女——她不图名利,矢志不渝捐资助学,用毕生精力奉献自己的拳拳爱心。她的名字叫毕腊英。

毕腊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靠磨粉养猪先富起来后,毅然走上捐资助学之路,无偿资助了25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199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父亲不幸去世。一道重大的人生选择题摆在了毕腊英的面前,父亲的助学之路是停止还是继续?她知道,退一步一身轻松,进一步千辛万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毕腊英毅然选择继承父亲的遗志,将家中全部积蓄捐赠,继续帮助那些还没有完成学业的贫困大学生。

选择这份坚守,就选择了奋斗,就要付出生活的艰辛、操持的艰难、他人的不解、一生的负担,但毕腊英无怨无悔。1992年9月,毕腊英在高平市教育局设立“毕腊英教育基金会”,她每年从家人的辛苦钱中抽出5000元作为奖励基金;1993年4月,把父亲的事故补偿费1万元捐赠给了伯方村小学,扶持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1997年,她与8名失学儿童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有许多个别资助和上门求助的,她都慷慨解囊,倾心相助。从1986年至今,毕腊英累计捐款40多万元,奖励优秀教师800多名,资助贫困生、奖励三好生1000多名。

熟悉毕腊英的人都知道,她的家庭并不十分殷实,钱挣得也很辛苦。她养猪的方法非常传统,主要是把磨粉残留的渣滓搅拌后作为猪食。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出圈、磨粉、拌食、喂猪、搓粉,有时还要去地里干农活,直到夜深人静才能躺在床上喘口气。

为了节省成本,活儿都是毕腊英和丈夫两个人干。猪场有100头猪,他们每天要磨300公斤玉米。除了磨粉之外,有人还计算过毕腊英一天的喂猪工作量,她每天从猪食缸里舀到桶里,再从桶里舀到猪槽里,至少要来回舀7200多瓢。当地人都说:“腊英的钱是一勺一勺舀出来的!她捐的不是钱,是血汗,是一颗滚烫的心!”可是毕腊英说起这些却十分坦然,她总是说:“起早贪黑,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不觉得苦。”

30多年来,毕腊英和家人忙忙碌碌,生活简单,收入几乎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这种汗里淘金的活儿虽然无比艰辛,但让优秀的学生进得起学校,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耽误前程,却是毕腊英认定的使命,执着的信念,毕生的愿望。无论面对质疑,还是面对赞誉,毕腊英总是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些普普通通的事。但在这一件件看似普通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普通农民不忘初心的不懈奋斗,是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