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这三件展品为啥被省委书记称为“山西三宝”?
编辑:周昱丽    2019-12-06 15:59:11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张文娟 周昱丽)12月5日上午,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开展。开展前,省委书记楼阳生与有关省领导及省内外嘉宾一同巡馆。在文化旅游融合展区,楼阳生仔细端详一件件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产品,深有感触地说,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我们不仅要把传统技艺打造得炉火纯青,还要不断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展示、拍卖、鉴赏等手段,把“山西三宝”推向国际,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珐华器——晋城展区

图为晋城展区展出的珐华器

珐华器是一种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它是元代在玻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用途较为广泛,清初民间尚有制造,雍正以后断烧。在短短三四百年的发展史中,其生产和制作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以其复杂而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艳丽明快的低温彩釉,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朵绚丽奇葩。

图为珐华工艺制作者张勇勇与珐华器合影

2010年,高平人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以复兴珐华工艺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017年试烧成功,并获得了稳定性的成果,更在大器形的立件烧造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使得失传300年的文化艺术瑰宝得以重张。

推光漆——晋中展区

图为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群众被推光漆器吸引

平遥推光漆器,距今已有4200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推光等。

制胎的主要原料是不含油性的木材,如榆木、柳木、椴木等。在上灰工艺中,为了防止裂缝,生灰漆要褙麻布,猪血灰要披麻,把做好的木胎缠裹上白麻,抹上一层用猪血灰调成的砖灰,这就叫“披麻带灰”,这道上灰工艺就要五到六次,上一道磨一道。

漆工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多则刷7至10道漆,少则6道漆。

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手掌推磨出光,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细细沾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沾油打磨,最后用手掌沾上砖灰推光,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以后会越擦越亮。

平遥推光漆器的画工和装饰工艺主要是描金彩绘,其中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擦色、彩绘勾金、镶嵌等。最后在漆面罩一层透明漆,使其更加光亮。

图为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在晋中展区,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推出的12生肖漆器“甜甜圈”首饰盒吸引了很多百姓驻足观看,可爱的形状、精美的工艺、创新的设计都让人赞不绝口,当然价格也很赞,单个价格2680元。

澄泥砚——运城展区

图为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辉煌千年。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历史上,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而澄泥砚相对其他三者,独具“温砚”特色,制作更难,也更为难得。它的制作工艺孕于秦汉时期。

新绛能出产澄泥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汾河的“恩赐”。汾河上游多是峡谷,水流湍急,到了新绛段,河道拓宽,流速减缓,富含多种金属矿物质的泥沙沉积成床。这得天独厚的澄泥资源,为澄泥砚“窑变”出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沙绿、玫瑰紫等自然色彩创造了天然条件。

图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涛与澄泥砚合影

“省委书记楼阳生将澄泥砚定为‘山西三宝’之一,让我感到很兴奋,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更要精益求精。”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涛说。目前他们正在制作山西“一县一砚”,将山西117个县的文化亮点融入澄泥砚制作中,以澄泥砚为载体讲好“山西故事”,目前已经制作好90余县的“定制”砚台。

此外,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新绛县将其打造成传统非遗文化的双创基地,入驻了17家非遗传统文化企业,预计明年竣工。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