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 > 晋中要闻
和顺县喂马乡大佛头村助力贫困户养牛脱贫的故事
2020-09-08 10:30:37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杜文忠 王建芳)“牛好养,啥都吃,我们一家养着二十多头牛,全靠它们养家了!”早饭过后,刘建云领着大侄儿刘秀红赶着一群大大小小的牛,跨过小溪、走过草地、穿过山林,吆喝着牛儿啃吃青草。

今年68岁的刘建云三十年前跟着哥嫂从左权县拐儿镇搬迁到和顺县喂马乡大佛头村。十五年前,嫂子重病去世,五年前哥哥也撒手人寰。刘建云一边偿还哥哥嫂嫂看病的债务,一边一心一意照顾留下来的五个侄女和两个侄儿。侄女们出嫁后,只留下两个侄儿和他三个光棍。大侄儿刘秀红幼童时玩炮不慎将双眼崩伤,由于无钱治疗,视力受损,晚上更是看不清东西,这也影响了他成家。二侄儿刘义军当时还在读书,两个侄儿就都跟着叔叔,只能靠耕种的五亩薄田和两头牛维持生活。

2014年,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级公示并上报乡镇审核等程序后,三个光混汉一家人,都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和国家出台好政策,要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晋中公路分局帮扶工作队来到了大佛头村,把精准扶贫政策一项一项讲给三个人听,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了解到家里养着牛,结合大佛头村山多坡广的实际,他们鼓励刘建云扩大养殖规模。

“很感谢帮扶队,当时候正是乡村道路拓宽,我家的牛舍离道路太近了,影响环境,通知拆了,家里人正愁了,拆得花钱,再找地方盖还得花钱,这不是一笔小数目,钱从哪里来?这时候咱村的帮扶队、村支两委积极联系协调,找地方重新盖了一个更大的牛圈,无偿送给了我们,我家的牛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头规模,和他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二侄儿刘义军一脸感激地说。

“他们三个人都很勤劳。”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文说:“从小看着刘建云两个侄儿长大,当时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好,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趁着国家的好政策,给他们家盖起了牛圈,还联系县里的畜牧专家指导他们养牛,牛群夏天入山冬天进圈,出栏的小牛崽,品质好,价格也能上去。”

从开始扩大规模以后,刘建云现在已经有7头母牛,每年平均可以生下6头小牛犊,按照6个月的饲养周期,一头牛卖1万元左右,收入很可观。

“今年下了4个小牛崽,卖了4万左右,还有五亩地的种植补贴,再加上旱鸭养殖分红和光伏的资产性收益补助,有个万把块钱,连上养牛的钱,总共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村里还给我上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大侄儿有残疾补贴,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刘建云越讲越有信心。同时,前几年刘建云的二侄儿刘义军在帮扶队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榆次一家饭店给他找个打工的营生,一个月2000余元的收入,也能补贴家用。

“叔叔的年纪也大了,哥哥的眼睛又不好,我现在30岁了,就应该撑起这个家了,我也想早点成个家,这家里就有‘烟火’了。”说到将来的打算,二侄儿刘义军还有点腼腆。

一声声“哞哞”此起彼伏,刘建军甩起牛鞭,唱起山歌,赶着牛群向远方走去……

[ 编辑:段瑞 ]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