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 > 晋中要闻
发展“特”“优”农业经济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圆桌对话侧记
2020-10-15 11:30:59    来源:晋中日报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又是一年硕果丰收季。10月11日下午, 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省农业农村厅和晋中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圆桌对话在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旧居举行。来自全省的农业专家、领导和优秀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全面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主题,纷纷建言献策,对话现场不时博得热烈的掌声。

四合院,梯儿房,古朴的门窗,青灰色的砖瓦,连天空中的鸟儿都被这里的热闹吸引,驻足枝头,侧耳倾听,不时发出连连叫声,表示赞同。当天下午,杜润生旧居的老宅格外热闹。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2016年以来,山西以全区域、全要素、全产链构架山西农谷。2018年,山西农谷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至此,山西农谷从省级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开启了向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的山西农业科技高地进发。山西农谷的发展,就是山西发展“特”“优”农业的缩影。

“晋中国家农高区所在地太谷区具有发展‘特’‘优’农业的传统优势,新时代下,我们发展 ‘特’‘优’农业要从三个创新、两个保障、一系列重大改革来展开。”太谷区委书记、山西农谷党工委书记刘伟解释道,“三个创新”即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经营创新,“两个保障”即政策保障与服务保障,“一系列重大改革”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山西农大与省农科院合并等。目前,太谷区正加快布局科技链、构筑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山西现代农业的发展。

大同黄花、山西药茶、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是我省“特”“优”农业的代表。小黄花,大产业。“每年到7月份,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片金黄,乡亲们晚上采摘劳作的场面,早上卖黄花丰收的场面,构成了一幅天、地、人农业特色景观。”大同市云州区委书记王凤瑞欣喜地说,“为保护好、发展好黄花,使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大品牌,大同市重新全方位规划一二三产业。一产标准化建设,二产深加工发展,三产加快文化旅游。”一花七蕊的大同黄花正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值得我市借鉴。

“发展‘特’‘优’农业,离不开先天条件。晋中市发展山西药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施怀生说,“制茶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发酵,以太谷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是中国的制醋之都,积累了大量的发酵技术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发酵技术,将制茶技术与当地的优质资源对接就是一条制茶之路。”今年,我市将独特的发酵技术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相结合,使山西药茶在晋中大地上大放光彩。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多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农业企业代表——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平,深深地感到科技创新对于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他说:“以科技带动创新,以创新提高品质,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实行订单种植模式,才能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科技创新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张建新说,“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平台,高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样‘特’‘优’农业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在杜润生旧居,大家共话农村改革成果,圆桌对话的成果就如旧居第九展厅里杜润生先生有关农村改革的精辟论述一样,必将推动山西“特”“优”农业经济发展,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记者 裴晓敏)

[ 编辑:梁美萍 ]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