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转型进行时
【转型进行时】打造现代农业“硅谷”(下)
2020-12-07 09:24:39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以“农”为本,以“谷”为核,是山西农谷建设的根本,那么山西农谷的这个“核”是什么?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让山西现代农业在这里振翅高飞,进而引领山西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智汇农谷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超级拖拉机1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路径规划和360度的障碍物检测。路径规划后只需要3个人就可以同时操作十几台拖拉机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地形的运作,生产效率可以提高10倍以上,目前这个科技成果已经落户农谷,不久的将来就能在田间地头看见它的身影。

农谷的植物工厂,和我国南极科考站使用的设备是同款,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只需要水和电就实现植物的种植,一个按键就可以控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光水电肥,而且最快15天就可以生长一茬蔬菜,实现周年连续生产。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在山西农谷“鱼菜共生”技术展示区,鱼用过的水成了供养蔬菜的“营养液”,蔬菜吸收“营养液”的过程则可以净化水质,再供养鱼使用,鱼和菜有机、和谐地共生,形成了有机循环。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植物生长靠的是大脑……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改变,山西农谷管委会主任李成海介绍说,山西农谷自组建以来,始终秉持楼阳生书记提出的“山西农谷要打造创新高地”,高举农业科技和农村改革两面旗帜,在工作中一直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在土壤修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种苗培育技术、智能农机技术等四大方面有不小进步。例如农谷的藜麦基因库是全球最大的藜麦基因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吴文斌表示,晋中国家农高区,更多的是打造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就是把农业科学家研发的相应技术、装备、平台、系统在农高区做一个集成,以点带面,来推动整个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问题。另外一方面,农高区也是未来解决区域层面的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落地的平台。

平台打造 促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在转换周期内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它的经济潜能可能会很快衰减。为了尽可能缩短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农谷这样一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就需要集聚很多的创新要素,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李步高认为,创新要素一般包括人才、技术、成果、科研平台以及资本、信息等,在农谷这个平台上,通过谷城院的融合模式来推进各种要素集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刘子辰也表示,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落地成为产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超级拖拉机1号从原型样机到真正的下地干活,还需要经过实验田里边大量实验的调整,实验调整完定型后再去生产,生产配套的环节也相当重要。“我认为前端要有成果,中端要有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最后要有一个市场验证的环节。总体上来讲,要把这些要素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平台。”

李成海表示,目前来讲,农谷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形成了全省最大的农业科技集聚区,引进博士237名,今年柔性引进院士8名,院士总数达到了25名。在平台建设方面,农谷一直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今年申报了三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科院的深圳基因所共同组建山西最大的农业基因中心,还启动了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农谷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是外引内联,外引一些大的项目、好的项目、好的技术,比方说刘子辰博士这个团队就是农谷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打造的山西农谷智慧农机实验室的一个重大项目。内联就是和山西农大(农科院)的专家教授结合起来。刘子辰表示:“我们最看重的是农谷提供的这种资源聚集效应,包括给我们提供的科研环境、实验环境,这是我选择跟农谷合作的一个主要考量。”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历经20年研究培育出的晋汾白猪,集合了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等4个著名猪种的优良基因,不仅肉质好,而且抗病性强、育成率高。今年,晋汾白猪还成为山西省畜牧领域首个国家行业标准。

2018年,太谷金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山西农谷,一眼就相中了晋汾白猪,在农谷建起了晋汾白猪种猪选育扩繁基地,晋汾白猪也成了山西农业大学入驻农谷的第一项科研成果。李步高教授激动地说:“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的周期长,转化的周期更长,农谷的出现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熟化,实现了技术的最后组装和装配,使得我们这项成果与产业的适配度更强。”

太谷金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利也很高兴:“通过农谷这个平台推广,比一般单打独斗的效果要好得多。”企业提供种猪设备,农大提供技术支持,院企合作为晋汾白猪打通了前端研发、中端推广、后端销售的产业链。目前,太谷区就有30家养殖户加入到了晋汾白猪的养殖队伍,5年内,晋汾白猪的出栏量将达100万头。太谷晋雍养殖场的游加勇说:“有了这么个大平台给我们手把手地做技术指导,我这胆子也大了,动作也敢放得快点了。”

创新集聚 为现代农业赋能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山西时提出,要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在晋中市太谷区西曲河村的半山腰上,有一排排旱垣温室大棚,是全国最早的旱垣温室。这些大棚建在山坡上原先闲置的土地上,平均海拔800米。晋中本土企业田森集团为这里解决了“用水”难题。西曲河旱垣温室园区负责人程昆说:“在山地上建大棚,大家都以为不可能,但是我们通过多年研究,解决了水源问题,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把大家以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白色小房子,就是这32栋日光温室的心脏,通过一根半径一厘米的主管道和上面的无数小管道就可以把自动配比的水肥养料输送到大棚里,无需人工,就可以实现32栋大棚的浇水、施肥。

在旱垣温室园区的带动下,如今的西曲河村集体有租金、农民上班有薪金。目前,全村已发展设施蔬菜700多亩,户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

李成海说,通过几年的实践来看,它是完全符合有机旱作新模式的概念的,在我们北方的旱垣地区推广这种模式很有意义。

陕西杨凌农高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局长马江涛说:“杨凌农高区地理位置、气候和山西有一定的相似性。杨凌强化农业技术攻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目前,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情况,杨凌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我们要和山西农高区互相学习交流。”

李成海表示,山西农谷作为全省农业转型发展的高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在全省布几个点,第一是智能农机的试验点、试验基地,第二是藜麦,第三是谷子研究,第四是设施农业。这四个大方面,明年要在全省开花结果。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山西农谷一定能够为全省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来。(山西日报记者王秀娟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