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转型进行时
【转型进行时】取经“中国最强地级市” 探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2021-01-04 10:57:39    来源: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苏州的“标签”是什么?

是昆曲评弹?是古典园林?抑或是历史文化名城?

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赋予苏州新的“身份”——江苏省是全国百强县(市)最多的省份,独占23席;而前10名中,苏州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县级市占据了4个席位。

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如今不仅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还是“世界九大新兴高科技城市”之一。正可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又绽数点红”。

千年古城如何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前不久,山西省融合创新企业考察团走进“长三角”,借他山之石,谋创新发展之策。

核心动力源来自于创新

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一出炉,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座次再次发生了变化: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越上海和深圳,成为全国第一。

东临上海,南临浙江,与南京市东西遥望……除了地理版图上显而易见的长三角“C位”(中间位置),苏州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很大一部分来自工业园区,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产业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

“苏州最核心的动力源是创新。”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通过工业化初期引进外资,逐步走上了创新发展道路。

“苏州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创新环境的营造走在了全国前列。”山西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处处长史智锋说。

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与中科院、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共同出资创建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这一举动,让以代加工为主的苏州制造开始向“苏州创造”“苏州品牌”转变。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逐渐成长为世界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纳米技术如同一根金丝串起了600家企业,为园区带来了丰富的上下游业态。

“这种吸引有直接吸引和间接吸引。”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说:“一是因为有研究所以及重大的科技平台,还有地方政府对这个领域发展方向的明确定位,二是围绕我们技术转化的吸引。”

邓强认为,一个产业的生态环境包含研发机构、扶持政策、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等一系列要素,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把一个产业带动起来。

山西省融合创新企业考察团成员对于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感同身受。太钢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芳泓说:“在科技创新方面,今天做什么靠企业,明天做什么靠科研院所,后天做什么靠大学教授,只有产业链和创新链融为一体才能花少钱、办大事。”

平台机制桥梁作用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苏州全球首发“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发布苏州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信息、招商信息和供求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投资指引,其内容自发布起不断更新。

目前,“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显示苏州有23个产业区域,116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可提供841个投资合作机会。在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热力图上,可以看出生物医药产业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是关注热点。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主要研发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苏州医工所之所以成为热点,不仅是因为它专注于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并引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跨越了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这个业界“死亡之谷”。

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但平均转化率只有10%。因此,苏州医工所把成果转化定位为立所之本,成功实现“从成果到应用、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

“基本思路是以国立研究所为依托、以高端的工程技术服务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要素,来打通成果转化这最后一公里,核心就是建立了工程化平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总师赵也明说。

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度高,创新要素齐全,包括具有创业需求的海外归国人员在内集聚了大量创新创业人员,然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人才、资金、设备、科研平台等要素全部齐备难度极大。

“医工所这个平台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赵也明介绍说,通过医工所这个平台,从产品设计优化到生产线的设计,再到产品注册,整个链条全部完成,最后交到创业者手中的是一个可运营的、各要素具备的公司。

从理论科研到最后产业化落地,大概需要15个阶段,医工所建立的工程化应用平台为从核心技术到产品化的8个阶段架起一座桥梁。在平台机制的作用下,目前医工所已孵化57家企业,对90项知识产权进行转移转化,流式细胞仪、深层光谱治疗仪等一批原来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仪器,走进了各大医院。

在长三角,前来取经的山西省融合创新企业考察团充分感受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带来的强大动力。

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今年4月,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要站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动“111”“1331”“136”三大创新工程,围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科技创新任务,举全省之力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对于山西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穆荣平表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一是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理清楚,能够从政策上引导他们去协同、去合作;二是使山西经济整体趋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种更有创新活力的经济结构。

“‘111’工程是重点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史智锋介绍说,下一阶段省工信厅将从3个方面重点部署产业创新工作,一是实施双百计划,重点推进100项基础技术研究,还有100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二是进一步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计划;三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在未来几年遴选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领跑计划。

如果说带着问题走出去是为了对标先进、寻找差距、提升理念,那么带着答案回,则可以开拓思路、释疑解惑、寻找机遇,才能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融入我省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和转型发展工作当中去。

如何让更多科研院所释放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创新浓度,“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做法,给我省的创新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山西,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以及国外的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吸引天下英才,成就天下英才,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是山西未来发展希望之所在。(山西日报记者冷雪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