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黄河新闻网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聚焦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察民情访民意,着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见实见效。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彭欣 实习记者尚紫娟)案子判了,也申请执行了,你还在一趟趟找执行法官了解执行进展情况吗?
5月上旬,晋城市两级人民法院执行服务中心相继挂牌成立,这是晋城市两级法院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在全市法院系统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的重要举措。
“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在路上’成为执行法官的常态。一直以来,‘执行法官在外跑,群众上门人难找’,加之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产生质疑,已经成为执行工作的顽瘴痼疾。”晋城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张晓彬介绍,“执行服务中心的挂牌运行,将成为解决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执行事务集约化管理,构建执行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执行服务中心设置了立案接待、信息公开、便民服务三个区域。立案接待区,主要是对各类执行案件立案材料的审查,以及立案后,法律文书的制作和送达,提高集约化办案效率。信息公开区,主要是对案件进度、强制措施等信息的查询;还可接受信访、财产线索、申请恢复等材料的收转,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便民服务区,主要是网络拍卖、公证、保险等辅助事项咨询办理。在该中心,事务性工作可以一站式办理,程序性事项将被一次性告知,群众可感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前都是不停地找执行法官,现在直接来执行服务中心就可以了解到案件的信息,还可以记录问题进行反馈,方便多了。在我看来,执行服务中心的功能就是监督,监督执行情况,保证我们对案件的知情权。”刚做完信息咨询服务的某案件当事人表示。
执行服务中心作为联系当事人和执行法官的“桥梁”、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的“窗口”,与集监控、查询、指挥、部署功能于一体的执行指挥中心双轮驱动,形成了“双中心牵引,全流程发力”的全新执行工作机制,使执行服务中心成为执行案件矛盾的化解站,当事人畅通诉求表达的连心桥,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