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矿山“变形”记
2021-07-17 15:35:26    来源: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侯津刚)七月的山西,绿意盎然。在塞外雁北,这块全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区,一座座矿山正由“黑”变“绿”,实现了完美“变形”,不仅大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面探索了经验,使我省矿山生态恢复走在全国前列。

露天矿山→生态园林

位于朔州市的平朔煤矿,曾经是山西人的骄傲——这里曾以三年准备、两年建成的“平朔速度”建成了我国首家最大的中美合作经营的露天煤矿,是中煤集团旗下的核心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多年来这里生产的高质量煤炭给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但多年的露天开采也曾让这里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图为平朔生态示范区俯瞰图

7月15日,当记者来到平朔生态示范区的观景台时,眼前的景象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煤矿:这里植被丰富,各类树种错落有致,蓝天白云倒映在人工湖面,一座座智能温室、日光温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煤平朔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经过了3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煤平朔集团提出了开放、创新、绿色、阳光、共享的“五新平朔”发展思路,将生态重建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模范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在矿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同行、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共赢”的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目前,平朔集团复垦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远高于原地貌不足10%的植被覆盖率。平朔生态示范区内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复垦土地上建成了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300座日光温室、博物馆、人工湖等设施,集生态恢复、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已初具规模。

 

图为从大同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所拍景象

煤矸石场→国家矿山公园

在举世闻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正对面,耸立着另一座游人争相打卡的景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这里是原同煤集团晋华宫矿所在地,多年的开采曾让这里堆满了煤矿开采挖掘出的煤矸石。

7月13日,记者来到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后,双眼立刻被满山的绿色填满了。“这里的山,全部是晋华宫矿几十年开采挖掘出的煤矸石堆积而成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解说员指着车窗外不停向后奔去的“绿墙”向众人说道。

2012年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建成,总面积32.9万平方米,拥有煤炭博物馆、工业遗址参观区、仰佛台、晋阳潭、石头村、井下探秘游、棚户区遗址区七大景区,是一座集旅游观光、煤炭科普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休闲度假、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工业文化景观旅游公园。

如今,当人们来到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景区时,可以品味别开生面的矿山地质奇观,观赏千百年间留下的采矿遗迹,解读神秘黑金的来龙去脉,领略矿山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现代与历史、人文与自然、文化与工业的交汇与传承。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将废弃矿山改造成生态公园,有机融入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已成为展现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了解煤炭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现了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风貌。

 

图为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王高登村附近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画面

采煤沉陷区→花海梯田

登上山头,极目远眺,黄灿灿的油菜花梯田层层叠叠,让人心旷神怡。7月15日,记者在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王高登村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很难想象,在短短三年前这里还是一块采煤沉陷区。位于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王高登村附近的这片土地,曾是当地一家名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的开采煤田,面积近4000亩。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因地制宜,将该片采煤沉陷区复垦治理成高标准的“大寨式”梯田,重塑地形地貌,增加耕地面积,通过恢复生态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局部气候,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一举多得,多方受益,让采煤沉陷区迎来新生。

采访中后安煤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们按照“边塌陷、边治理”的原则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曾经的治理重点都聚焦在消除安全隐患治理方面。近三年来,煤矿对沉陷区开始集中规模化复垦,动用了大型机械、车辆百余台,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叠田埂、植柠条、撒草籽、修路面、砌排水……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近4000亩的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据了解,复垦项目工程实施后,采煤沉陷区因采煤造成的土地裂缝以及地表塌陷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地形地貌得以修复和重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耕地布局更加合理,其生态环境效益非常明显。

 

图为晋能控股麻家梁矿煤矸石填埋场复垦工程和管护工程现场(局部)

“黑”→“绿” “变形”正在进行

在记者7月14日航拍的图片中,位于朔州市东南部的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麻家梁矿煤矸石填埋场复垦工程和管护工程现场,仍有十余台大型机械在紧张施工。施工面以外更大的范围,是已经完成复垦的梯田,布满了油松等树种。由“黑”变“绿”,这里的“变形”正在进行。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所属的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亚洲在建的最大立井提升矿井之一,矿井年生产核定能力1200万吨。煤矸石填埋场复垦工程和管护工程是麻家梁煤业公司在固废治理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在矸石综合治理中,该公司将矸石全封闭汽运到荒沟矸石处理厂,矸石堆放采用“从内向外,从下向上,缩小凌空,分层压实”的排矸工艺,矸石按照每堆放4.5米高的矸石,就覆盖一层50厘米厚的黄土标准执行,确保矸石与外界空气隔绝。堆放矸石过程中,先用装载机将矸石摊铺平整,再用压路机反复碾压,使矸石达到密实。碾压结束后再用刮路机进行场地平整作业。对平整达标的矸石层覆盖一层100厘米厚的黄土,覆土过程也严格按照摊铺、碾压、平整的工序进行作业,整个作业过程为避免产生扬尘污染空气,通过洒水车进行洒水灭尘作业。

图为晋能控股麻家梁矿煤矸石填埋场复垦工程和管护工程航拍图

为避免降雨经过矸石层渗漏污染地下水,在进行最底层矸石治理时,沟底铺设一层20厘米厚的红黏土层进行防渗处理。同时认真落实植被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大气污染等防治措施,修建道路和其它配套工程完成客土工程81万立方米,田埂修筑工程1万立方米,土地翻耕31公顷,土壤培肥31公顷,种植油松等植被43万株。

“这里不仅煤矸石填埋做得好,土地恢复和复垦也是标杆。”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主任熊国华说。据悉,麻家梁煤业公司煤矸石填埋场复垦工程和管护工程受到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记者手记:从露天矿山到生态园林,从煤矸石场到国家矿山公园,从采煤沉陷区到花海梯田,一个由“黑”变“绿”的美丽山西正款款走来。在这场“变形记”幕后,一代又一代矿山生态治理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绘就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的生态画卷。未来,山西必将进一步提升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水平,打造全国矿山生态治理样板,有力构筑山西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绿色本底。

[编辑:张旭]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