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新闻资讯>
河水清,燕子归,河北元氏“母亲河”扮靓村屯,百姓生活更舒心
2020-06-28 13:02: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元氏槐河湿地

槐河,被元氏人亲切地称作“母亲河”,在槐河岸边,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河水碧波荡漾、崖沙燕时不时在空中飞舞的景象……有水有花有人家,一片盎然绿色引入记者眼帘。沿河岸向东行驶,崖沙燕岛、湖心岛、槐花岛等小岛依次在槐河中央呈现,风光怡人。

河道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环境

槐河古称“泜水”,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是元氏县重要水系,也曾是私挖盗采、沙土漫天的治理“老大难”问题。“以前槐河沿岸沙坑遍地,偷挖盗采严重,满目疮痍,原来的道路通行都很有难。”河北元氏县东张乡党委书记尹惠强描述从前槐河的景象。

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槐河洪水频发,十多年前河道环境脏乱差,乱采砂现象较为严重。

2019年以来,元氏县启动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行主河槽治理、河道疏浚、提放修筑和绿化等工程,对岸坡进行了防护并平整疏浚了河堤。同时,启动槐河河道生态补水工作,此次补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槐河退水闸门,将南水北调引江水引入槐河河道,计划补水量5000万立方米。

  槐河湿地

现如今,清澈的水面呈现出来。

元氏县槐河生态修复项目是第六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之一,也是元氏县“三创四建”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民生工程。此次生态修复主要是对槐河(元氏段)全线进行河道整治,提升当地水域生态环境,还进一步提升了槐河的防洪功能。

在完善槐河防洪体系的同时,结合第六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契机,全力打造融文化展示、湿地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槐河千岛湿地、汉码头等水生态景观。将槐河打造成“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的滨河景观带,建设成美景不断、风光无限的大美福地。

站在河边,两侧白玉仿古栏杆配以国槐为主的景观林带,河内芦苇等水生植物打造了形态各异、岸线自然的湿地景观,尽显湿地自然之灵气。一条“水绿相间、生态休闲、亲水乐水、风景靓丽”的生态廊道,承载着元氏人对生态的期待!

崖沙燕频现身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5月25日,有游客看到在元氏县槐河湿地两个沙洲上面,近两千只崖沙燕重返巢穴。

在槐河千岛湿地的周边水面,仔细看去,半空中有无数细小的身影成群结队飞舞着。有的在纵深120厘米的洞穴内,正在孵化小燕,有的则在外捕虫,返回洞内投喂洞里的崖沙燕……

  槐河千岛湿地

这处崖沙燕巢穴呈现的动人场景,是元氏政府和环保组织“华北环境前线”积极推进的结果。

崖沙燕岛是国家保护动物崖沙燕的栖息地,目前元氏县专门设立了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并且引南水北调水回灌补水槐河,这里正在逐步恢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据悉,湿地共设置4座挡水坎,建有崖沙燕保护岛、河心岛、槐花岛三座大岛以及数十个生态小岛,岛屿错落有致,溪流流水潺潺,同空中飞舞的崖沙燕融合在一起,绘就了一副美丽生态画卷。

槐河人家改善基础设施按下乡村振兴升级键

走进槐河人家,高大且具有汉风特色的形象大门引入眼帘,大门横跨12.5米宽路面,有7个门洞,起意北斗七星,中间最大门洞可容纳标准双向车道,这便是依托此次旅发大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工程之一。

  槐河人家主路

除对槐河两岸生态绿化综合治理外,还对槐河南岸7个村落进行汉风格特色提升改造、建设槐河人家文化景观节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尹惠强说:“我们修建了一条主路,并对道路两侧土地沙坑平整换填,建设以国槐、果树为主经济林带和休闲景观带,打造千亩采摘园,建设休闲度假区,实现旅游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槐河人家片区主路全长约14.7公里,另修筑7条支路,将包含杜庄村、苗庄村等在内的7个村落连接起来。在沿途充分挖掘元氏县文旅资源,沿途重点打造槐水流春、汦水纪胜和缤纷彩林等游玩休闲节点。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沿岸生态人居环境,彻底遏制盗挖河沙问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进农民创业增收,调动群众乡村振兴参与自觉,并将成为石家庄南部休闲、游玩、研学、体验好去处。(杨慧丽)

[编辑:裴芬芬]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