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中国梦·黄河情】大河之畔,特色治理绘就沧海桑田的斑斓画卷
2020-10-12 16:56:05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览百川之宏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蜿蜒的“几”字形黄河,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气贯长虹。西决昆仑、穿苍茫大漠、袭黄土高坡、裂壁吞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东抵渤海。黄河千百年来滔滔奔涌生生不息,赓续了华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脉,流淌着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情感归依,镌刻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追梦足迹。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全国一盘棋中又一重要谋划。时隔一年,中央网信办联合沿黄9省组织发起“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网络活动。

记者团从河南启程,兵分四路。豫晋鲁段历时11天,辗转3省9市21个县区,到访34个采访点,从地上悬河到黄汾交汇、长河入海,寻根溯源,饱览“忧患河”蜕变成“生态河”、“幸福河”,高质量发展的斑斓画卷。

溯源·寻根铸魂

《汉书》说:“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从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到《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四大发明”皆诞生于此。九曲黄河,奔腾不息,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血脉。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内演奏黄河泥埙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中原地区富集着黄河文明的重要历史遗存和文化景观,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在地上悬河的起点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塑像巍然挺立;2019年12月,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主地标工程全面启动。在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记者了解到,为让黄河文化世代传承,武陟县打造与黄河有关的研学课程及传承实践项目,其中,黄河泥埙已被武陟多家中小学列为课堂学习内容。

山西永济开元大铁牛与黄色卡通“铁牛儿”世纪同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之际,诞生于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的《黄河大合唱》,激发了国人万众一心保家卫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在永济蒲津渡遗址,四尊开元大铁牛与两只作为永济角色形象的黄色卡通“铁牛儿”跨世纪对话,大唐蒲州瞬间扑面而来;登临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吟咏千年。驻足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运城市万荣县后土祠,千百年来见证着汾河入黄的生态变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山东,黄河催生了璀璨夺目的齐鲁文化,致力于黄河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等融合发展。如今济南正在把“泉水叮咚”融入“黄河大合唱”,助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东营黄河文化馆里珍藏着我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通过几位共产党员的薪火相传,在抗日战争一次次浩劫中转危为安。如今,东营正全力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防患·岁岁安澜

“黄河宁,天下平。”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黄河岁岁安澜是中国人民世代追求的千年夙愿。

小浪底水利枢纽

“我们抚摸着大河的脉搏,为解除母亲的忧患而安乐……”20多年前,在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村,一道大坝将汹涌的黄河水从容拦下。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调节水、沙关系,冲刷下游河道。

多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利用黄河干支流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创新提出“一高一低”调度思路,实施调水调沙和水沙年际调节,有效防范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过快、过早淤满。目前,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量仅为31.46亿立方米,占设计拦沙库容的42%。今年汛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超过3.3亿吨,近3年排沙出库已达13亿吨,大大延长了水库拦沙库容使用年限。

“抬头是邙山,低头是河滩。大风黄沙刮过来,光想埋住俺。”这是焦作市武陟县人民胜利渠通水前黄河岸边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武陟地处“悬河头,百川口”,风沙大、盐碱地多,老百姓都能从自家土墙上抠出盐来。1952年4月,伴随着人民胜利渠开闸放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魔咒被彻底打破,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的辉煌篇章。

人民胜利渠最了不起的地方不仅是在黄河上开了口,还使黄河变害为利,揭开了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序幕,通水68年来,灌溉着武陟、获嘉、新乡等地约5万公顷的农田,使昔日低洼荒凉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活水·气象万千

河南、山西和山东黄河沿岸地区全力做活“水”文章,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加强水生态修复、防治水污染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厚植生态优势,把构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摆在突出位置。

一城宋韵半城水,因黄河水患而构成“城摞城”奇特景观的河南开封,因水而美、因水而兴,80%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都来自于黄河水。然而近年来,河道淤积严重、连接不畅,为破解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贯通,开封以水润城,“一渠六河”项目应运而生,连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让豫东平原沟渠河道串珠成线,助力经济发展。该工程建成后将惠及居民约50万人,增加1.6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山西运城万荣县庙前村汾河入黄口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汾河万荣段位于汾河最下游,是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改善汾河水就是改善黄河水。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运城市万荣县规划投资5.5亿元实施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设立汾河庙前村断面水质自动检测站,实时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7年,山东济南启动华山湖湿地建设,通过地下引渠的方式将小清河的水引进华山湖中,昔日的黄河洼地蜕变成为如今清如明镜的华山湿地公园,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和跨入“黄河时代”的桥头堡。

一路沿着黄河下游,来到淄博高青天鹅湖国际慢城,眼前“接天莲叶无穷碧”,芦苇荡漾、水鸟翩跹,很难想想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涝洼地。如今这里整合黄河、湿地、生态资源,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引黄供水、湿地保护、休闲养生为一体,已经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文化旅游度假区,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境好不好,看鸟就知道,鸟类的数种量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通过人工筑巢的方式,15年来累计繁殖东方白鹳幼鸟1954只,将其种群扩增了65%。保护区内现有鸟类368种,数量由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鸟类的国际机场”。一幅水草丰茂,百鸟齐鸣,河海交汇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蝶变·涅槃发展

山东、山西、河南三省沿黄各地区克服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立足自身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探索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穿城而过的母亲河,将济南一分为二。长期以来,济南的发展重心框定在黄河以南。跨过黄河去发展,是济南跨越千年的梦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济南拥河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济南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黄河北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凤凰黄河大桥带动经济发展,如今,泉城济南两岸经济齐飞,正从“大明湖时代”阔步迈向“黄河时代”,如凤凰涅槃般酝酿着蝶变。

因长期受汛期洪水淹没威胁,山东黄河滩区的群众祖祖辈辈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为了圆全省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2017年8月,山东省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迁建。淄博高青县在土地流转的同时通过产业支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让村民迁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千百年来,黄河裹挟着泥沙日夜冲刷沉积,夜以继日填海造陆,携着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一层层向着浩瀚渤海不断延伸。东营,依黄河而生,更因黄河而兴。河海交汇的独特地理环境成就了大闸蟹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东营市垦利区宜水则水,科学规划促进大闸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已超过19.9亿元,产业优势正在形成,并且已成为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曾是一片黄河水沉沙的盐碱地,当地充分利用黄河水土自然资源禀赋,村干部组织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住宿,统一规划设计房屋。村民从2011年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增长到如今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昔日黄河滩区盐碱地走出了一条因水而兴,依靠乡村旅游实现村强民富生态美的新路径。

山西临汾吉县苹果产业基地

“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这是山西省临汾市旅游自信从容而又充满温情的表达。暖化人心的不只有这句话,还有临汾吉县苹果触碰舌尖的酸酸甜甜。吕梁南端、黄河之滨。吉县经过近40年发展,成为全省唯一依托苹果产业成功带动2.3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吉县脱贫“红黄绿”(红色的苹果、黄色的瀑布、绿色的生态)三色变奏曲在这里生动上演。

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

邀请太阳,点亮芮城。运城市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为芮城财政增加收入1.5亿元;项目建设流转土地租金及油牡丹种植劳务用工,为沿山农民增加年收入2600余万元。此外,芮城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将惠及全县 7 个乡镇 24 个行政村 24 余万人,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西永济立足“黄河沿岸、三晋门户、文明之源、生态富地”的生态建设定位,启动建设沿黄“农林文旅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循环圈,“圈”出了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新天地。

走进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各级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根治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将黄河化害为利,引黄灌溉,使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当年作为最大风口的张庄村通过发展产业、建民宿等,正奔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207户754人,到2019年底全部脱贫,实现了在脱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回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年,黄河沿岸各地区立足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黄河文化传承持续注入新活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统筹推进黄河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治理,既打造流域特点,又注重区域特色;破解生态环境脆弱、水患威胁等短板,因地制宜构建凸现特色、富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大河之畔,百川汇流,长河入海,特色治理绘就成巨幅沧海桑田的斑斓画卷,站在行程终点,俯仰万里征途,属于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已然奏响……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