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中国梦·黄河情」宁夏:扛稳“上游责任” 打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0-10-12 18:21: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的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是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而且在综合集成技术方面领跑世界。”在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介绍说,“目前,我们已通过开放创新资源,形成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制、新模式,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新生态。为实现中国智造,贡献‘铸造’力量。”

KOCEL共享助园“中国智造”梦。王文坛 摄

“由以前的‘傻、大、黑、粗’,转型升级为铸造智能化,关键在于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和引领。”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总结说,“2008年,我们全员掀起‘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思维转变热潮,开展数字化管理的实践探索。2012年,我们提出‘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制造,效率倍增’转型升级战略规划,明确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数字化企业’转变的目标,探索实践‘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铸造转型升级之路。目前,我们已申请专利500余项,授权专利200余项。”

不光有“KOCEL共享”,在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逆袭”世界的另一张中国名片。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资料图

“利用煤炭资源,我们自主研制的高端纤维--芳纶,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节能环保产业,一举打破西方垄断局面,告别了被动‘挨打’的历史。”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卢国启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拿钱不是想买就能买来的,由西方‘赏赐’式售卖,价格他们说了算。如今,我们掌握了科技自主权,让我国告别了仰人鼻息的时代,而且价格从100万/吨降到40万/吨左右,中国优势凸显。”

以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一度让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用水紧张,生态恶化导致经营运转无以为继。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只有构建以生态优先的黄河上游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进行自主创新,才是宁夏要走的未来之路。

“以前,大家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认识方面存在误区,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通过KOCEL共享、泰和芳纶纤维、吴忠仪表等企业的成功实践说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在本质上、目标上是一致的。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宁夏一位地方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KOCEL共享、泰和芳纶纤维、吴忠仪表等企业的发展,只是宁夏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坚持“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确保黄河生态安全,坚定扛稳黄河“上游责任”。但如何开对“药方子”,拔掉宁夏人民的“穷根子”,把生态压力变为转型发展动力?经过综合研判,宁夏确立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资料图

一方面,涵养好水源,保护好生态,建设黄河上游“生态高地”,宁夏扛稳“上游责任”。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2019年,我们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9000元,不仅全部脱贫,而且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迈进。”石嘴山市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高亮告诉记者。

如今的龙泉村,泉水叮咚,在贺兰山映衬下,美景如画,成远近闻名“打卡”地,优质的生态产品,让人们尝到了保护生态的好处。

另一方面,着力构建黄河上游现代经济体系,宁夏把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枸杞、文旅产业等9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宁夏不仅在高、精、尖方面高歌猛进,而且在葡萄酒和奶制品等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也卓有成效。

宁夏贺兰山葡萄酒甲天下。资料图

依靠日照充足、砂石土壤、降水量少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声名远播,游客纷至沓来。截至2019年底,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9.6万亩,是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葡萄产区,占全国的1/3,综合产值达261亿元,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实现收入9亿元。

不仅如此,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指引下,宁夏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仅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28个,存栏奶牛达7.5万头。通过系列措施,宁夏已成为黄金奶源基地,高端白色乳制品主产区。

宁夏黄金奶源基地。王文坛 摄

通过葡萄酒、枸杞、果林等绿色产业发展,既带动了相关产业,还减少了水土流失,为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积极作用。

采访过程中,当地一位企业负责人深情地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宁东产业园管委会曾专门派车派人,把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工人接回企业,效率之高,服务态度之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这里营商环境之好,超出我们想象。”

同时,宁夏还倾力构建人与水和谐新生态。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吴敬忠向记者讲述一家三代治沙的动人故事。在这里,广大护林员学习“愚翁移山”精神,数十年如一日,一步步让沙漠变绿洲,筑起“绿色长城”,成功阻止毛乌素沙漠西进,阻挡流沙进黄河。记忆中,“一年只刮一场风,从春一直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今天,这一切已成为历史。

防沙育绿,建设黄河生态长廊,为构建人与水和谐新生态提供有益探索,让“塞上江南”宁夏更加五彩斑斓。(记者 王文坛)

 

[编辑:张旭]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