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长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更宜居
2020-11-19 09:31:18    来源:长治日报

  沐浴着冬日暖阳,行走在长子县宋村乡西郭村,只见幢幢别墅矗立在道路两旁,路灯、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完善,处处呈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之美……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而这正得益于长治市扎实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长治市认真贯彻中央和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多措并举打造幸福新乡村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村如今变了模样。“现在可好了,到处亮晃晃、干干净净的,环境好了,大家感觉更舒心了。”看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乡亲们欣喜地说道。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近年来,壶关县以“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健全责任保障机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使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脸”,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南平头坞村位于壶关县城东北部35公里处,山大沟深、石多土薄,全村399户1174口人,耕地面积仅357.3亩。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里上无资产、下无资源,村民大多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这里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南平头坞村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把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了一个亭台楼阁林立、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舒适的“省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宜居乡村”。

  2018年,该村先后清理河道500米、拆除违建14处、清运垃圾300立方米。新建公共厕所15座、改造农户旱厕33座。铺设污水主管道750米、分户管道7000米,修建污水处理池5座,建设垃圾集中点14个,在村外修建了1个垃圾处理站。聘任13名村级保洁员,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根据日常工作表现和村民评议结果,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化管理办法,增强保洁员的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2016年秋,经省电视台驻村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联系涂料厂商免费提供涂料,对村里所有房屋墙体进行粉刷并绘制了文化墙,把村子打造成了彩色村庄。同时在后山新建了4座观景亭,新建了文化大院和民俗大院,将两座污水池改造为景观池,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如今的南平头坞村经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描绘“七彩村庄”,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人人称羡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南平头坞村的蝶变,不是唯一。

  如今,太行山区的寻常巷陌,屋舍俨然,街道干净整洁,流水潺潺,传递出朴素的乡间野趣。“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化了乡村的外在,也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程江波如是说。一面“文化墙”激活了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自觉性,一面“荣誉墙”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向先进典型学习,建设美好家园”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新风尚新文化在这里得以全面弘扬,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太行山区绚丽绽放。

  “厕所革命”开启农民新生活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美”,既讲“颜值”,又要“气质”,而小厕所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更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准和文明程度。

  2018年,我市开始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各地因村因户施策,宜水则水、宜旱则旱,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经济适用、适应“寒”“旱”环境、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

  在长子县南漳镇西旺村李文兵家,记者看到改建一新的厕所干干净净,过去“两块砖、一个坑、蛆蝇滋生臭烘烘”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从李文兵家出来,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硬化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曾经堆放在门前的柴草垛、杂物堆不见了踪影,街道两边、房前屋后都栽植了树木和花草。“小厕所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农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干净,和城里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李文兵高兴地对记者说。

  李文兵家的厕所是村里统一改造的,为三格式呈品字形,化粪池用水泥砖砌防渗漏。粪便在池内经厌氧消化分解,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病菌的目的,经过发酵后就完全变成了无害化粪水,可直接用于浇地施肥,真正达到了无污染。

  改厕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民身体健康的大事,旱厕改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让广大群众的生活切实得到改善。

  “改厕改变了村民的卫生观念,改出了群众的新生活,也树立了文明新风。”很多村民深有感触地说。改厕之前,总觉得在农村没有必要讲究,也没办法讲究。现在不仅厕所干净,家里整体也干净多了,自己看着心里也舒服。走进农户家里,灶台不见灰尘,厕所、圈舍没了臭味,院落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改厕模式上,西旺村支村两委充分考虑各户的需求差别,提出了因户制宜、尊重百姓意愿的改厕原则,全村改厕满意率达到了100%。”西旺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柱欣慰地说。

  我市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做农业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农村改厕工作,经多方宣传引导,农民群众从抵触、不接受,到愿意改、主动改。

  随着“厕所革命”等一系列举措的深入推进,曾经卫生状况堪忧的农村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再升级 

  初冬的高川村在阳光的照耀和落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往村中走去,满眼是坐落有序的农家小院,院墙上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文化墙,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屯留区丰宜镇高川村,随处可见“孝敬长辈,关爱孩子”“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等宣传语,移风易俗的理念根植在每一位村民的心中。

  高川村党支部书记任晚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发挥民风淳朴优势,出台规定、健全制度,为移风易俗立规矩,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渐成风尚,展现出了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提到如今的喜人变化,村委委员杨彩兰很是感慨:“开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活动以来,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明显减少了,村民之间互相帮助、文明向上的氛围浓了;村民办喜宴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少了,简朴节约的风气渐浓……

  移风易俗要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怎样“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屯留区丰宜镇各村开创新生活工作需要的“思考”和实际的“践行”。

  移山易、移俗难。婚丧改革是移风易俗的“牛鼻子”,喜事、丧事中的高额礼金、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是老百姓致穷的一个祸根。

  为此,丰宜镇先后在全镇各村推行实施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道德评议等办法措施,严格约束婚丧嫁娶攀比化、面子化,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新的村规民约一出来,最先受益的是去年10月结婚的高传村村民张紫琪:“当天中午亲朋好友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喜事就办了,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大家严格按照规矩办事,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资。”张紫琪高兴地说。

  “过去,我们村的红白事一办就是两三天,花销大,浪费也多。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什么都按规矩来,放心。”高川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兴告诉记者,“我们村有一个微信群,村民都是监督员,一些不文明行为,大家遇见都会拍照片发群里,长年累月下来,大家的素质明显提高了,现在很难发现村民随手扔垃圾的坏毛病了。”

  “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农村人的日子不能像之前那样将就,要学会像城里人一样讲究。”村民史海燕笑着说,家里什么都有,客厅里沙发、电视、电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房间里还贴上了精致的壁纸。

  村民们感叹说:“如今的高川村完全不一样了。”好住房、好风气、好习惯,处处呈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之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太行山区广袤美丽的青山绿水中,我市将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发展契机,持续开展拆违治乱、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谱写乡村发展的壮丽新篇章,打造一个更加亮丽的新长治!(记者常乾栋 通讯员程江波)

[编辑:]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