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最新报道>
走进钢城包头 探访工业文旅融合新发展
2021-06-29 17:41:46    来源:黄河新闻网

6月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内蒙古日报主办的“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全国主流媒体内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来到草原钢城包头市,聆听草原钢城气如虹的精彩故事。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滨河城市。黄河在包头境内总长220公里,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全市有湿地面积3.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黄河造就了瑰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的沿黄文化旅游资源。

以北方兵器城、包钢工业园区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展现了包头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包头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北方兵器城”呈现共和国的军工历史

走进有着厚重红色文化和军工色彩的北方兵器城,在进门不远处,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排100毫米高射炮。经历了风雨沧桑洗刷后,依然锃亮,这里有共和国研制的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供游客参观。

置身于装甲车、火炮、战斗机和导弹中间,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历史的钩沉与现代的影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北重集团规划、筹建的集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陈列着陆海空各类代表性武器40余件,这里有“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有为中国海军创造了“小舰打大舰”世界海战奇迹的——双57毫米舰炮等供游客参观。

有“亚洲第一炮”203毫米牵引炮,有上世纪60年代的尖端武器,多次击落美制U-2飞机的红旗2型导弹;有522轮式装甲输送车、77轮式装甲车、水陆装甲输送车以及多次立下战功的歼5、歼6战斗机……

这里是北方重工集团建设的军工旅游景区,是一个集红色教育、党员活动、军工旅游、学生研学的综合性基地。目前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北重、了解包头,了解内蒙古的一个重要窗口。

草原钢城的红色血脉

2021年3月5日下午,中央领导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

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60多年来,包钢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始终与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进入新发展阶段,包钢紧跟国家前进的节拍,顺应时代大势和发展需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包钢。

当日,全国主流媒体采访团在包钢轨梁轧钢厂实地探访轨梁厂2号大型万能轧钢生产,火红的钢坯在千米长的轧钢生产线上被轧制成高铁钢轨,高效率、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火热的生产实践讲述着包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故事。

此外,作为有着红色传承的老工业企业,包钢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长子”,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张闪耀的“城市名片”。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下,“包钢”已不再只是蒸汽机轰鸣的厂区。2006年,包钢获得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牌匾,拉开了包钢工业旅游的序幕。

2016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包钢文化和旅游产业板块,梳理包钢工业游线路,促进“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向世人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吸引工业爱好者走进这座既时尚又传统的草原“钢铁堡垒”。

[编辑:张文娟]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