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最闪亮的坐标】许科堂——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
2022-04-01 11:3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者按 又到一年清明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天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全民族寄托共同的哀思,祭奠英雄、缅怀先烈的日子。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评价英雄。在今年清明节到来之际,中共山西省委网信办、中共山西省委讲师团共同推出最闪亮的坐标——“坚定不移跟党走 革命精神永相传”主题网络宣讲活动。宣讲讲述的英烈英模,有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有血沃抗美援朝战场的全国战斗英雄,也有在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亲兄弟。讲述者们,他们既是英雄的至亲,又是英雄故事的讲述者,更是英雄精神的传承人。让我们在他们的讲述中重温英雄事迹,汲取精神力量。


本期讲述人物:许科堂 宣讲人:许保平

许科堂

许科堂,男,1912年生,临汾市大宁县人,193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许科堂加入大宁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先后担任白杜村党支部书记和一区农救会宣传委员。1939年5月,调到县农救会工作。1945年6月,任大宁县人民民主县长。1947年敌人偷袭刘家垣村,在突围中英勇就义,年仅35岁。

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

宣讲人:许保平

我爷爷许科堂的墓,在临汾大宁县昕水镇白杜村。这是一座衣冠冢,因为当年敌人对爷爷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剖腹分尸,使得英雄尸骨无存。但尸骨虽无存,英魂却永驻!爷爷的故事一直被传颂至今。

我的爷爷许科堂出生在大宁县白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岁就辍学务农,十五岁被迫给地主放羊抵债。不论冰天雪地还是烈日酷暑,他天天赶着羊群披星戴月,还常常受骂挨打。

当时的山西,阎系军阀的统治剥削罄竹难书,尤其是“兵农合一”的暴政使土地荒芜、百姓流离。爷爷也因此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两颗种子:一颗是刻骨铭心的仇恨;另一颗是消灭剥削、让天下穷苦人得解放的理想。

1936年4月,红军东征回师陕北时途径大宁,那年,爷爷刚满24岁。他第一次看到了一支和穷苦百姓一条心的队伍,也从此坚信,只有这支帽子上有颗鲜红五角星的队伍,才是人民的军队,才能带领人民实现那个“让天下穷苦人得解放”的理想。

于是,他整天跟着红军队伍,帮忙找粮食、问房子、当向导,以至于红军走后被村里的老财主报复,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却并没有丝毫畏惧退缩。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庄稼好把式”,拿这个做掩护,他悄悄组织起一批年轻人,白天给雇主干活,晚上一块儿习文练武。他常给人说:“咱们穷人要翻身,就要走红军的路,组织起来推翻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图存的浪潮席卷全国。爷爷加入大宁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组织群众进城请愿,要求惩办贪赃枉法的官员;他宣传抗日主张、鼓励群众保家卫国;他推动减租减息运动深入开展……有一次,他的本族侄儿、大绅士许光谟为了在减租减息中保住自己的财产,暗地里给爷爷拿去四十块大洋请求关照。那时候,一块大洋就能买百十来斤的一担米。没想到爷爷不仅严辞拒绝,还当即组织群众对许光谟展开斗争。

1938年,就在党的生日那一天,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还先后担任白杜村党支部书记和一区农救会宣传委员。

多年后,每当我怀念起爷爷,总会在脑海里想象他当年入党宣誓的情形。“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从那颗红色的五角星,到这面鲜红的党旗,那一抹红色,筑牢了忠诚的信仰之基,注入到他的血脉当中。

许多年后,爷爷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也没能从他嘴里撬出半个字来,于是派他的本族哥哥、敌财政科工作人员许耀堂前去规劝,试图用金钱和权力诱惑他。可是还没等对方开口,爷爷就说:“你回去吧,我明白你的来意。但我的心意,你永远不会懂!”

是的,爷爷的心意,他这位本家哥哥不会懂,但亿万中国人民却深深地懂得!正是那一抹早已注入血脉中的信仰本色,让他入火海而不退缩、遇烟雾而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沾染、临诱惑而不动摇。

1939年5月,爷爷被党组织调到县农救会工作。正是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党的政治主张。  

那年冬天,阎锡山在山西掀起反共高潮,变本加厉地迫害进步力量和革命人士。为了揭露顽固派消极抗日、迫害分裂的罪行,大宁县党组织在全县组织发动群众游行示威。爷爷不顾个人安危,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发表演讲、发放传单。不久后,“晋西事变”爆发,大宁不少共产党员被捕。由于事发突然,许多共产党员和牺盟会积极分子未能及时撤出,爷爷安全撤出后又主动请求回去接应未撤离的同志。从小就有勇有谋的爷爷,冒着生命危险昼伏夜行、逐村逐人寻找,出色地完成了联络任务。随后,他又化装成卖挂面的商人,巧妙地躲避过敌人的盘查,再次安全撤离,转战到晋西北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

1940年初,部队连续行军作战,经常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睡不上一宿安稳觉,爷爷总是默默地帮助体力不支的战友背背包、扛枪支。在中阳县上桥战斗中,他只身冲入敌阵,夺下敌军一挺轻机枪后猛烈扫射,打得敌人哭爹喊娘狠狈逃窜。

1945年6月,爷爷受党组织委派,担任大宁县县长。当时的大宁县,是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六个重点县之一,反共顽固派左尔禹政权大肆杀戮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党的力量十分薄弱,全县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爷爷上任后,一面在沿河两岸发展壮大游击队,与敌人打游击战;一面深入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武装力量。

当时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许县长出门时总是自己帮警卫员扛着长枪,却让警卫员挎着他的手枪。上级给他配的战马,他也常常让给战士们骑。有一次他去隰县开会,听说支前任务紧急,缺少骡马,当下就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支前队。他经常教育战士们说:“我们做群众工作,必须把年老的乡亲看做自己的父母,把青年壮年当成同胞兄弟。”当时环境艰苦,战士们生活条件很差,但他们在老百姓家里吃过饭后,总要坚持把每天1毛2分钱的饭钱留下。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游击队所到之处,老百姓争着烧水做饭、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争先恐后跟着许县长打游击。任堤战斗、割麦战斗、南堡战斗,游击队捷报频频!特别是1946年春在大宁东木战斗中,爷爷率领游击队配合延安十团一举歼灭了敌军两个连的兵力,击毙了正副营长,让敌军大伤元气。气急败坏的敌县长左尔禹派出便衣密探,悬尝一百万元捉拿爷爷许科堂。

1946年11月22日,太岳部队十一旅调赴延安,保卫党中央,途径大宁时,一举攻克大宁县城,大宁获得第一次解放。爷爷率政府工作人员进城后,立即组织肃清残敌、开仓济贫、恢复生产,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家人听说他当了县长进了城,赶来找他,而他却只让草草吃了一顿便饭,就打发了回去。临走时他抚摸着八年没见面的儿子说:“爸爸这些年顾不上照顾你们,就是为了咱穷人能过上好日子。”

一个月后,左尔禹随同国民党胡宗南部卷土重来、反扑大宁,疯狂地残杀革命群众。腊月二十五那天,爷爷率领游击队一个连,傍晚出发,急行军七十多华里,奇袭敌方一区区政府,震惊敌营,扼杀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47年春,由于连年战争,加上阎系军阀苛捐杂税的层层盘剥,使大宁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把上级拨下的救济款尽快发放给群众,爷爷带领济贫工作队从永和进入大宁一区。那一带环境恶劣、情况复杂,便衣密探很多、敌人出没无常。爷爷便与同行的同志们说:“你们先回去吧,我一个人留下,我是本地人,对这里的情况熟悉,便于隐蔽,人多了容易被敌人发觉,反而不利于工作。”大家纷纷坚持留下,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了。可谁知,这竟是他和战友们最后的诀别。

阴历三月十八凌晨,爷爷所在的刘家垣村突然被敌人包围,在突围中,爷爷不幸腰部中弹,落入魔爪。他知道敌人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便抱定为革命捐躯的信念,在被押往县城的路上挣脱敌人跳崖自尽,但只被摔伤,未能殉身。他被押进县城后,敌县长左尔禹和胡宗南部敌团长多次轮番过堂审讯,企图从这位共产党的县长身上捞取政治资本。但任凭敌人动用各种毒刑,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他始终坚贞不屈、只字不吐,最终壮烈牺牲。

爷爷去世那年,只有35岁。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的爷爷许科堂,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吕梁山脉,永远流淌在昕水河畔,也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记者 侯津刚 周昱丽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