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能源保供的“朔州答卷”
2022-07-06 09:05:50    来源:朔州日报

乌金滚滚,电流掣掣。盛夏时节,塞北大地一片热火朝天。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朔州生产原煤9346万吨,同比增加1103万吨,增长13.38%;朔州市发电234.86亿千瓦时,占山西省发电量14.89%。12家火电企业煤炭供应中长协合同签订率达100%,山西省下达的应急保供任务全部签约,火力发电企业应发尽发。

亮眼的数据,是朔州向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保供大考”交出的庄严成绩,也是朔州全力打造能源革命高地、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铮铮誓言。

高位推动破解“燃煤之急”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好转,各地复工复产提速,生产生活明显加快,煤炭、电力供需也随之偏紧。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包括签订煤炭中长协合同和核增产能。

朔州含煤面积1603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426亿吨,煤炭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三,在山西的煤炭产业中举足轻重。作为国家主要的动力煤基地,朔州自建市以来其实就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中长协合同跟谁签?签多少?产能增多少?朔州党委政府没有一丝犹豫,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据山西省煤电油气运协调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仅去年前10个月,朔州市境内就有8座煤矿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产量。

担当源于实力,成功离不开引领。朔州自上而下构建了能源保供的责任体系,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导检点能源保供工作。朔州各级能源部门坚定扛起牵头责任,成立保供工作专班,建立“日报告、半月通报、月总结”工作制度,强化与上级部门和能源企业对接,扎实开展入企服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增产保供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工作分解通知,从金融政策、电价优惠、能耗指导等方面,为能源企业精准指导服务。此外,联动税务部门,落实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税收措施,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缓解了煤电企业资金压力和生产经营困难,夯实了产业链基础,保障了朔州经济稳定增长。

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加持下,朔州正全力推动6座停产煤矿、1座基建转生产矿井复产投产,7座保供煤矿增产,10座煤矿核增产能,力争全年新增产能2950万吨,加快推进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推进9个光伏项目11月底全部并网发电,确保全年新增发电6亿千瓦时。

企业协力绘就“同心愿景”

一声号令下,朔州地域的国企、民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用实干践行新时代企业使命。

夏日炎炎,平鲁区072县道两侧,一辆辆运煤专车排成了长龙,准备驶入沿线储煤场。这条繁忙的“黄金运输通道”两侧集聚了平鲁后安煤炭、茂华白芦、国强煤业、芦家窑煤业4家公司,总产能超1000万吨/年。

“保供期间,我们几乎是过年不误、雪天不停。日出煤从平时的1.2万吨提升到1.5万吨。”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旗伟介绍,签署保供合同后,该公司认真细致分解编制保供计划,最大化安排生产、最优化安排运输,每天有500多辆运煤专车发往各地。目前,已经累计向神头第二发电厂、大同第二发电厂、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供应保供煤159万吨,合同兑现率达到224%。

无独有偶,在距离后安煤炭公司不到2公里的茂华白芦煤业公司同样一片忙碌。该矿在停产1年之后,今年顺利复工复产。按照承接方中煤华昱公司部署,4至6月份该矿主动承担并完成了45.48万吨保供任务。未来,中煤华昱公司还计划通过皮带贯通国强、国新、白芦3座煤矿与杨涧铁路枢纽站连接通道,真正让产能释放出来。

记者了解到,受资源储备、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的制约,各煤矿产能释放不均衡,但面对重重困难,各煤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增产保供。而除了煤企发力之外,朔州电企也全力攻坚保供任务。

6月20日,朔州室外温度连攀新高,达到了35℃。山西神头发电公司4号机组的安全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点火屏幕,安全帽下汗珠顺脸颊滑下。当晚8时,该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具备商业运营条件。它的商业运行也为华北电网及晋电外送提供了重要的电源支撑,有效地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

同日,在±800千伏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要站点雁门关换流站,工作人员对直流功率升高进行密切监测“守护”。受华东地区用电需求增大影响,夏季能源保供形势再度趋紧,国网朔州供电公司严格落实应急保供机制,规范实施有序用电,加强输电线路巡查维护,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

科技支撑擦亮“发展底色”

“掘进机位姿误差≤0.1°,钻机准备启动。”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的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随即,39204工作面上的采煤机瞬间运行,新采的“乌金”顺着运输带,滚滚向矿井出口方向传输。

井工三矿机电矿长刘国志坐在宽敞明亮的“驾驶舱”,实时察看矿井的开采画面。他动动手指,就能控制200米井下的割煤机精准割煤。

“从以前的井下采煤工,到现在的地面控制员,改变的不仅仅是矿工身份,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开采的提质增效。”刘国志介绍,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只是中煤平朔集团常态化智能化生产的一幕。中煤平朔集团目前已完成卡车调度系统应急指挥功能模块开发、爆破远程监控及预警系统等17个子项目建设,不仅实现了矿山智能感知、信息融合、系统联动、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还实现了监控、生产、维护、安全等多环节少人化或无人化,提升了安全系数。

作为朔州最大的国字号企业,中煤平朔集团去年承担了朔州1608万吨保供任务的63.4%。而其中有60%的动力煤来自于这样的先进产能。

智能化是煤矿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推进保供的一把“利器”。如今,在朔州这种“潮流”日渐浓厚。同煤麻家梁煤矿实现了5G入井;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建成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龙矿恒大煤业有限公司8条主运皮带、6个变电所、3个主水仓实现了自动化远程控制;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实现了掘进机本地操控、近距离无线遥控、远程遥控、定位截割……

“借助智能化应用,朔州的煤矿都在尽最大努力释放产能。”朔州市能源局局长黄军告诉记者,智能化是朔州作为煤炭大市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现在与其他地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朔州一直都在努力。

能源保供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场硬战。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地方,朔州没有一丝退缩。加紧把优质动力煤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最需要它的地方,让它发光发热,让它体现朔州担当,这就是能源保供的“朔州答卷”。(记者 符烨邦)

[编辑:冯瑛]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