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晋”开颜
2022-10-03 09:03: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者按:十年砥砺奋进,极不寻常;十年铸就荣光,极不平凡。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更加凸显。即日起,黄河新闻网推出“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着眼三晋大地上可知可感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收获,凝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的强大合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金秋时节,三晋大地尽享丰收喜悦。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厂房村巷,看到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感受到的是热火朝天的干劲,那是丰收的喜悦,也是乡村振兴的山西篇章。

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后加楼村玉露香万亩种植园区内,采摘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大家高兴地喊着:“大丰收喽!”脱贫群众在梨园工作实现持续增收。

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来,汾西县太阳山村利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集聚区优势,聚焦“肉鸡、光伏、太阳”等元素,围绕“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太阳山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号院)、太阳山村旅游建设项目(1号院和3号院),预计11月底前完工。该项目投产后可带动35人就业,预计每年可给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脱贫户蔡文明靠养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他已经拥有130多只羊,成了养羊大户。生活越来越好,老蔡说:“国家的政策好,咱更要勤劳。”下一步,他想建一个养殖厂。

易地搬迁工作转入后续扶持新阶段以来,忻州市繁峙县聚宝社区以“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创建为载体,创新“党建+后续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划分网格、设立议事中心等多措并举,保障搬迁群众权益。

通过免费培训和自己勤奋,聚宝社区的易地搬迁户姚林桃很快就从零收入的农村搬迁户成长为月入三千多元的车间熟练工,“下楼就上班”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带给她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让她有了干事创业的好平台。

在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便民服务中心,一张“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引人注目。“我们始终把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建立了‘三类对象、四方预警、五步认定、六策帮扶、四步消除’的‘34564’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村支部书记李佳莉说。

汾西县对竹镇对竹村整合“扶志超市”、村级“三件套”、招待所、食堂等资源,按照分值兑换超市物品以及洗衣券、洗澡券、理发券、住宿券、用餐券等多项服务项目,丰富积分兑换项目,探索出一条积分量化管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用乡村治理“小积分”收获共建共治“大幸福”。

在谋篇布局乡村振兴中,忻州市静乐县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助推器”,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引擎”。“庭院经济”就是将农家小院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局中,运用“五个一”模式,也就是发展“一桌土饭、一片菜地、一窝家鸡、一间民宿、一片果林”,激发农村庭院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长治市壶关县绍良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彦成走访90岁村民栗爱果。“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下生活的知足常乐,也是对工作队付出最有力的肯定。”张彦成感叹道。

长治市壶关县绍良村西红柿种植历史悠久,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尝试大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因本地具备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转型致富一举成功,成了全县旱地西红柿种植的“龙头村”。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带动增收,还需要政策兜底保障;需要搬迁后扶,还需要示范创建;需要乡村治理,还需要驻村帮扶;需要“大家”出力,更要每个“小家”自强不息。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