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迎泽区是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密集区域,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几乎占到太原市的四分之一,希望政府部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需求……”
5月19日,太原市迎泽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迎泽区常委会组成人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在会上发表了上述意见。自从2021年成为迎泽区人大代表以来,为文物发声,为民意奔走,成为王晓毅的另一重使命。
图为王晓毅在太原市迎泽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发言
王晓毅工作的山西考古研究院负责全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承担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黄河文化等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去年,由王晓毅担任领队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发现为解读晋陕黄河两岸地区的政治结构和文明形态提供了关键材料,更为揭示“天下万国”背景下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997年,大学毕业的王晓毅来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考古生涯。几十年来,爬沟过坎、叩问黄土的考古日常,让他更加秉持一个考古人的坚守,“保护”成为他文物工作的口头禅。“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而考古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基础,要带着温度、投入情感,才能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王晓毅在履职期间,也多次围绕文物保护建言献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做文物的守护者、传承者。
近年来,中国考古事业成果斐然,而山西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中国考古研究的核心区域。如何讲好山西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王晓毅一直在尝试探索。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他举办了《守拙——李夏廷考古绘画展》《反光·反观——“郁郁乎文哉”观众摄影作品展》《文耀金泉——张颔先生的古币文世界》专题展、《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等,宣传山西文物,揭秘考古研究历程。他开设“考古云讲堂”“里仁学堂”,讲述历史文化知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他希望通过不断普及考古知识,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一角
王晓毅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情况。他认为太原文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工作期间,他发现一些学校也会选择来文庙举办开学典礼。在迎泽区人大三次会议上,王晓毅提出了《关于发挥文庙资源优势,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他建议进一步发挥文庙的文化传承作用,让更多学生群体来文庙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体系。
随着太原市新发现的文物数量不断增加,代表太原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不断发掘,王晓毅提出了更多关于文物保护的建议。2022年,王晓毅当选为太原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提出了《关于加强郑村遗址保护》《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等建议,其中《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议案已列入今年太原市人大的立法计划。
投身桑田探未知,叩问苍穹溯本源。考古事业是几代人接续的工程,作为人大代表的王晓毅将在履职的道路上,持续为文物保护发光发热,不断展现山西考古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