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在太原举办2023黄河非遗大展。10月2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有关情况。
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期为11月2日至6日。大展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将有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
大展分两个板块,一个是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C1展厅,是黄河农耕文明主题展区。围绕“民为本,食为天”的传统思想,汇聚沿黄九省(区)关于农耕文化的经典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大河溯源、大河滋养、大河奔流”三个板块展现农耕文化下的黄河非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静态展示和动态互动体验两条展线,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场景,展示黄河农耕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传说、民间文学,与农耕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传统节日庆典、二十四节气等项目,设置了打卡区、体验区、观赏区和非遗数字化展示区等,让观众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第二个展览区域是黄河面食文化,在会展中心的C2展厅。此展区的文化与C1展区一脉相承,以市集的方式呈现。展厅共四个单元,分别展示沿黄各省(区)传统非遗美食、山西传统老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山西传统非遗酿造技艺以及山西面食文化和传统工艺。展区还会定时进行面食表演,观众也可以动手学习非遗面食制作技艺。
据悉,本次展览还将近距离展现沿黄九省(区)各具特色的精品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内蒙古的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山东的鲁锦、甘肃的东乡族擀毡技艺、四川的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陕西的钱纹罐烧制技艺、青海的河湟刺绣、宁夏的仙鹤八宝茶传统制作技艺、河南的钧瓷烧制技艺等,以及山西省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展陈手段上,本次展览也进行了创新。展区设置了剪纸、木版年画、非遗面食等矩阵式的展陈区域,从沿黄九省(区)调集了有代表性的布老虎和面塑进行集中展示,既有黄河文化的统一风格,又能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极具观赏性。
展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展区专门设置了非遗体验区。观众可以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导下,学习非遗技艺、体验非遗魅力,还可品尝非遗美食。与此同时,组织山西省太原、忻州、吕梁、临汾、运城5市特色鲜明的表演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定时定点开展非遗展演,绛州鼓乐、北路梆子、临县伞头秧歌、浮山木偶、太原锣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将轮番登台,每日上下午各三场,让观众既享眼福,又享耳福。
此外,展会期间还将组织黄河流域非遗民歌展演和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