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晋中要闻>
潇河之源起欢歌——昔阳县沾尚镇善待源泉守护青山推动发展的实践
2023-12-27 10:06:19    来源:晋中日报

昔阳北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烘干塔 晋中日报记者 张浩亮 摄

万里浮云卷碧山,潇河之源起欢歌。

潺潺潇河水自昔阳陡泉山西麓的马道岭流出,蜿蜒而下,奔流不息于晋中大地上。昔阳县沾尚镇是晋中母亲河——潇河的发源地,环抱绿水青山间,驰而不息向绿行,柔情善待源泉,倾力守护青山,盈山河青绿,厚发展根基,让母亲河在绿意葱茏间、在高质量发展中久久流淌。

冬日时节,记者从榆次出发,探源溯流,登至陡泉山间,抬眼望去,刻有“不忘初心、善待源泉”青石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苍松翠柏相互映衬,静谧悠然。沿河而行,一泓清水,两岸锦绣,沾尚镇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旋律,奔涌着砥砺奋进的热情。山上山下,一静一动,以绿为底,生态作笔,勾勒出沾尚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绿画卷,也彰显出昔阳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一头牛走出生态路

“沾尚镇山好、水好、树好。”沾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巩卿玮热情介绍着:“全镇山多林多,气候高寒,林地面积达39.6万亩,森林覆盖率约为34%,发源有潇河、清漳河等水系。”

如何护好这青山绿水,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巧念养牛生态致富经,是我们走好生态之路的重要举措之一。”巩卿玮指了指田野里的秸秆包,说道:“秋收过后,田野里铺满玉米秸秆。焚烧秸秆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破坏绿水青山。于是,我们聚焦问题短板,发展秸秆养牛,全力答好生态绿色答卷。”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疏”比“堵”更管用。沾尚镇在做好宣传引导的同时,将秸秆禁烧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招商引资、引回创业人员等多种渠道,大力发展秸秆养牛,以一头牛为牵引,巧打“组合拳”,有效消化秸秆存量,实现“牛—肥—庄稼—草料—牛”生态农牧循环发展,既解决当地农民露天烧秸秆的问题,减轻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变废为宝,构建起一条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链,变成了“绿色财富”。

行至沾尚镇瑶会村吉润农牧有限公司养牛场,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料。而在不久前,这些草料还是铺在农田上的秸秆。

“巧用秸秆养牛经济又环保。我们养牛场现有800多头牛,不仅可以消化附近村庄的玉米秸秆,还带动部分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的玉米秆成为了牛儿的营养餐,再变成肥料还田,提升了耕地质量。”牛场负责人王海青算着“养牛账”,谈起“生态经”,笑得合不拢嘴。

生态养牛,让沾尚青绿生态画卷更加美丽,也让乡村振兴更有“犇”头。

一瓮酸菜腌出好前景

一方山水养一方群众,育一地产业。

“我们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土本色,在保护好源泉的前提下,利用潇河源、清漳源的优质水,承袭传统产业发展布局,发展农产品特色加工业,既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也不会因盲目引进产业而引起‘水土不服’,造成环境污染。”巩卿玮说。

深秋初冬时节,沾尚镇格外热闹,继沾尚“原火”辣椒酱、“安丰”胡麻油、“沾尚”豆腐、“晋之道”白酒、“松曲”矿泉水、“潇河源”醋等农特产品相继问世后,沾尚又添新宠儿——“潇河源”酸菜。

沾尚镇锚定本地特色传统手工“酸菜制作”产业,用一瓮酸菜“腌”出好“钱”景。走进沾尚镇新口上村大南峪经济合作社,村民正在有序地操作机器清洗、切片、腌制……一派热闹景象。“沾尚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让我们生产的酸菜口感更加鲜美、储存时间也更长。酸菜以芥菜为主料制作而成,经摘选、净洗、切丝、蒸煮、冷却等工序,配以自涌山泉和多种秘制香料熬制浆水,经发酵,酸脆可口的酸菜就制成了。”负责人杨占怀介绍着。厂内设有初加工车间、流水车间、包装传送间、冷库等功能区,可年产200缸约10万斤酸菜,带动20名劳动力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除了发展酸菜合作社,沾尚镇还充分利用农户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庭院特色手工培育“家庭芥菜坊”,做到设备、包装、菜缸、标识、度量衡“五个统一”,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家庭分散加工、集中收购代卖,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家住沾尚镇的田庆华高兴地说:“沾尚有腌酸菜的传统,以前,种植的芥菜都是自己吃,从来没想过可以销售变现钱,增加收入。真好!”

从田间到舌尖,一瓮酸菜闯出了特色致富路。

一粒种子种出产业链

8月12日,昔阳县沾尚镇玉米烘干塔项目落成投入运营。

这一好消息引得全镇人民欢呼,意味着沾尚镇实现农民种植半托管到全产业链托管的完美转变,对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解决农民秸秆处理难题、加大饲草化和利用率等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春天,合作社把种子种下;秋天,看着收割机收获,我们站在田头就能轻松点钱,不用再担心种粮、收粮、晒粮、卖粮的问题。”家住沾尚镇的闫翠增老人乐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他家有两亩田地,随着年龄增长,本以为田地会荒置。令人惊喜的是,沾尚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了“种—产—烘—储—销”一体化服务,尤其是今年玉米烘干塔的建成,让镇里人实现了种粮、收粮、晒粮、储粮、卖粮全产业链托管。

沾尚镇是玉米种植大镇,平均年产量可达10万吨。为保障玉米品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户晒粮难、卖粮难的困难,今年,沾尚镇投资200万元,由昔阳北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建设玉米烘干塔项目。项目的建成,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政企及消费群体多方共赢,持续为乡村振兴聚能蓄力。

走进沾尚镇潇河源农产品储备加工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农机机械,玉米烘干塔就坐落于此。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玉米烘干塔采取村企联营模式运行,内设烘干房、玉米储存库、项目接待服务室等基础设施,日可处理标准化玉米80至100吨。玉米烘干塔的运营,减少了农民由于晒粮不及时可能导致粮食霉变的损失,方便了农民就近、就地卖粮,又节省了农民在玉米销售过程中的脱粒、运输等费用。”

一方山水成就金饭碗

“让青山绿水有灵魂,让沾尚文化有载体。”谈及如何做好“文农旅+”产业融合,巩卿玮说:“首届潇河源‘清凉小镇’露营帐篷节的举办就是一次积极探索。”

依托山高水长、气候凉爽、景色宜人的自然条件,沾尚镇打造聚集“生态农业、休闲康养、红色研学”为一体的瑶村休闲露营地,举办首届潇河源“清凉小镇”露营帐篷节,成功走出一条将好山水变为好资产、“凉”资源打造为热产业的路子。

巩卿玮告诉记者,露营地设有游客接待中心、烧烤娱乐活动广场、亲子水上皮划艇、儿童游乐区、帐篷区、特色窑洞民宿以及绿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吸引广大露营爱好者前来参加,推动沾尚乡村旅游火了起来。沾尚生态优势逐步变为了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正成为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漫步沾尚镇,所见皆风景。谈及下一步如何发展,巩卿玮信心满满地说:“沾尚镇倾情护好青山绿水,正在全力构建以‘文农旅+’产业融合观光环为纽带,发展潇河川现代循环农牧产业带、龙门川红色生态文旅体验带、清漳川现代生态菌菜产业带的‘一环三带’。”

沾尚镇以绿色生态为底,从源头守好碧水青山,串联起山水人文经济,特色产业多点开花、齐头并进,一幅乡村振兴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晋中日报记者 孔德青 李晓雯)

[编辑:李秀青]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