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钱龙 孙宇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些年来,山西省积极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山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加快文旅强省建设,从自身实践出发畅谈感受。
白燕升委员:“文旅+戏曲”,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山西是戏曲大省,现存剧种数量全国第一,拥有38个剧种;获梅花奖的演员人次全国第一,共有46位演员50次获得该奖项;戏曲文物资源全国第一,遗存有2800座古戏台和大量戏曲题壁、戏曲壁画、戏曲碑刻,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戏曲摇篮。
作为中国电视戏曲代言人,长期与传统戏曲打交道的白燕升一直都非常关注山西戏曲文化的发展。在白燕升看来,山西的晋剧、蒲剧、上党梆子等都是山西重要的文化名片,如果能将戏曲文化与山西各地的名胜古迹结合起来进行推广与宣传,那么山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步伐也会加快。然而,白燕升发现,相比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山西省对戏曲资源的保护利用还不够,戏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戏曲大省的资源优势。
图为山西省政协委员白燕升。
鉴于此,白燕升认为,可以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城市,借鉴《戏聚高平》《戏聚长治》的经验,结合当地戏曲和各类文旅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不同主题的戏曲活动品牌。比如,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完全有条件有潜力打造“全国关公戏青年演员擂台赛”品牌;吕梁和忻州可利用民间流传广泛的杨家将故事,打造“全国杨家将戏青年演员擂台赛”品牌。
此外,传播的途径也很重要。“趁着近些年网络直播的流行,山西戏曲也要与时俱进,多尝试融媒体大直播的方式,借助主流直播平台的影响力,助推戏曲破圈。”白燕升表示,通过“戏曲+文旅+直播”的方式,集中对外展示当地包括戏曲在内的各项文旅资源,以戏为媒,聚集人气,带动流量,带火旅游,全方位推介当地名胜古迹、戏曲文化、非遗、美食、文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相关景区也可以与戏曲院团开展小剧场戏曲或实景戏曲“剧本杀”等,既能丰富游客体验,又可以拓展戏曲传播阵地,对山西戏曲文化传播和文旅事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挺委员:“文旅+人工智能”,助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科技赋能的文旅融合发展也成为了新趋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山西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新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不过,在山西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山西省政协委员张挺表示:“目前山西省数字化文旅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为游客提供高水平文化推介服务的能力,一方面难以提升游客对山西文化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也无法形成以文化吸引为核心的可持续性旅游资源。”围绕这些问题,张挺代表民盟山西省委会提出建议:通过人工智能来助推山西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关于创新业态模式,他建议,建设省级全域旅游平台,打造智能虚拟山西游,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等技术构建山西省主要景区3D模型;升级旅游演艺业态,运用虚拟人、智能机器人与真人表演、光影特技等多种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富有未来感、科技感、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精品节目。
图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张挺。
在创新文旅服务方面,张挺认为,应引入人工智能优化文旅产业运营流程和服务,创新开发大模型支持下的智能导游APP,形成整合各景区的智能客服系统,为游客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和规划行程、查找最佳打卡点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文旅行业服务水平。
针对景区创新性建设,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视频通信云技术采集并发布景区实时客流量、区域热力图等数据信息,帮助景区解决高峰期拥堵问题。
考虑到年轻群体的消费新需求,张挺还建议开发沉浸式旅游,在景区采用大屏幕投影、互动感应等方式,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获得不同于传统旅游的虚实融合、超沉浸的旅游体验,以此来优化文旅产品创新体系,实现文旅产品多重功能叠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郭建经委员:“文旅+酒文化”,探索酒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酒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白酒,杏花村汾酒有着6000年的酿造史,其酿造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阳杏花村镇也被确定为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并作为全省酒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强势推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杏花村酒文化宣传与目前酒旅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更好地推动山西酒文旅融合发展,山西省政协委员郭建经建议,以杏花村汾酒文化为依托,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整合全国酒文化资源,在汾阳杏花村建立一个体现中国白酒多样性、包容性和集体传承行动的国家级公益性酒文化综合博物馆,建馆过程中要全面梳理全国酒文化历史资源,挖掘清香型、酱香型等各种不同酿造脉络的发展和互补互鉴历史。
图为山西省政协委员郭建经。
此外,关于深化酒旅融合发展,郭建经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可以围绕中国白酒博物馆建设,集中开发一批专门的酒具展示、酿酒老作坊等主题场馆,建设“1+N”酒文化博物馆群,深度挖掘酒文化资源,打响酒文化品牌,推动山西酒旅融合发展。
此外,郭建经还十分关注汾阳平遥两地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汾阳市和平遥县毗连接壤,平遥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旅游业稳健前行、正当其时;汾阳有着6000多年悠久的白酒酿造历史,被列为汾酒专业镇,其旅游业蓄势勃发、前景向好。如果能够将优质旅游资源串联整合、优势互补,两地旅游业将会有新的突破。”但由于两地之间的道路等级低、通行不通畅,对汾平两地旅游业的互联互通、提质增效有很大的制约。对此,郭建经建议,对现有的S222省道进行提级改造,将汾平公路改造为一级旅游公路,完善公路沿线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打通汾阳平遥交通微循环,推动两地旅游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