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晋中要闻>
丰稔从田间走来——晋中市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2024-05-22 09:10:00    来源:晋中日报

农民正在左权县竹宁村与川口村的田野上春播

草木蔓发,万物葱茏。

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随处可见辛勤耕耘的身影,丰收的希望在奋力生长:

耕农田、打秧棚、施底肥,农民洒下汗水、播种希望;

送政策、讲技术、优服务,农技人员为农业丰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规划田块、完善灌排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

……

不误农时方能稳定农业生产。

今年以来,晋中市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全力抓好春播春管等各项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截至5月16日,全市春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62.4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九成以上。

良制+良策 夯实稳产高产基础

阳光如金,微风融融。在祁县昭馀镇南关村,村民们一大早就来到田间地头,查看玉米出苗情况。“前段时间,我们出动了3台旋播机和10余名农机手,已完成200亩玉米种植,为粮食稳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南关村村委会副主任闫礼康说道。

在左权县寒王乡,免费使用加厚地膜的惠农好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在简会村流转了270余亩土地,种植玉米时使用了加厚地膜,不仅能增湿保温保墒,到了秋天还能回收再利用,预计粮食产量能增加10%-15%。”寒王乡丰之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俊伟说道。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才能稳住粮食生产的底盘。

今年,晋中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善落实重农抓粮政策举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吨粮田”示范创建行动,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确保坚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目标任务。

同时,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通过采取示范引领提单产、培育主体提单产、有机旱作提单产等举措,力争在寿阳、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创建玉米“吨粮田”15万亩以上;培育规模化种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2个以上,开展高产竞赛,培育一批高产典型、种田能手、优秀服务专家(团队);积极争取寿阳县建设玉米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区,并在寿阳、昔阳、祁县、灵石、平遥、榆次、太谷、榆社等县(区)实施玉米“深松密植”和“品字形”栽培模式15万亩以上,建设有机旱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良种+良机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晋作84’小麦,是经过十余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采用先进技术,创造性地将北部冬麦区抗寒性好,黄海麦区丰产性、品质优等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小麦育种岗位专家、副研究员闫贵云说:“去年,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进行了试验田试种,平均亩产达到了807.79公斤,创山西中部冬麦区最高纪录。今年又种植了220亩,目前小麦长势喜人,叶肥根壮,一定能获得高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晋中国家农高区以建设山西“种业硅谷”为目标,推进农业领域“市校合作”,聚焦玉米、小麦、大豆、谷子、高粱、旱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种业攻关,选育新品种。同时,加大优质畜禽良种推广,加快晋汾白猪、晋中绵羊产业化,建立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和良种产销为一体的体系,构建“粮、果、蔬、牧、药、林”种业技术体系,为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良种扎根沃土,农机驰骋沃野。

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负责人胡晓霞介绍,今年以来,晋中市及早谋划,抽调业务技术骨干深入县、乡、村巡回服务,开展农机技术传授和田间指导,及时排除机械故障,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确保春耕春播等工作顺利推进。全市有3万余台(套)大中型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提供保障。

良田+良法 种粮更加省心省力

这段时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忙碌在各乡镇、村庄的田间地头,为农户们“传经送宝”。他们结合农时农事和技术需求,实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对易发重大病虫害,加强监测预警,备足农资,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指导落实田间管理,让农民耕作更省心省力。

良技在手,种田不愁。在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伴随着播种机的轰鸣声,大豆、玉米种子按照科学设定好的行距和株距被均匀地播入田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国家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高位作物玉米搭配低位作物大豆间作,在同一地块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的,提高种植效益。”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社长高健说道。

今年,晋中市坚持现代化、标准化、高效化理念,通过项目设计“三统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寿阳、灵石等地正快马加鞭整地块、修道路、筑堤坝、铺管道,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稳产增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田畴青绿,沃野“耕”新,丰收的希望在生机盎然的土地上蓬勃生长。(晋中日报记者 智慧萍 摄影唐伟青)

[编辑:李秀青]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