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便捷了,村庄更加美丽了。”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群山之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浊漳河在此流淌。提及村庄的变化,村民们的简单话语中透露出他们最直接的感受。
今年,襄垣县西营镇丰曲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盯制约人居环境建设的短板和弱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以“四心”工作法为依托,汇聚民意、凝聚民心,美化乡村“颜值”,深化乡村“底蕴”,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现代化。
凝心聚力 强化组织引领力
“现在的村干部真不错,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来帮忙解决。我70多岁了,很多新事物都不懂,全靠网格员操心。”村民李专才高兴地说。丰曲村致力于提升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承诺践诺、星级管理等形式,不断提升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将整个村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网格,形成“一网统筹”的治理体系。通过“1+4+N”组团模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选党员群众代表担任网格员,确保每户群众都能得到贴心服务。
截至目前,网格员们开展入户走访和政策宣传70余次,收集村民意见30余条,解决群众大事小情17件,有效化解邻里纠纷3件。
聚心惠民 提升成果共享力
“每天早上出来散步,活动活动筋骨。村里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变好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保持得很干净,也都成了习惯。”在村口散步的村民李风珍说。今年,丰曲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旱厕改造、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管网更换等惠民工程。
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常态化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通过河道疏浚、修建堤岸、岸坡整治、绿化美化,努力打造“北漳十里过西营,最美一段在丰曲”的秀美风光。
齐心共治 增强服务执行力
“说心里话,大到产业发展规划,小到邻里纠纷调解,甚至是群众家庭环境卫生,村干部都很用心。村里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村民王志峰和刘贵章在前去召开村民议事会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这样谈论。
丰曲村推行多年的“村民议事”制度,以“说、议、办、评”为核心内容,打破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障碍,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力,促进乡村的和谐稳定。村党支部设立村民议事会,打造“党建+村民议事”的党建品牌,实现民事直说、村务磋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的民主治理格局。每月设立固定的说事日,村民可以围绕医保缴费、用水用电、邻里矛盾等小事以及村庄发展的大事进行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民主决策,解决了多起村内事务,推动了村庄的和谐发展。
安心发展 激发经济创造力
“我家种了5亩米槐,去年卖了六千多。今年行情一般,卖了四千多块钱,比种玉米强。”村民曹建国算了一笔“增收账”。“连翘每亩地平均收入1200元,自己还能在附近务工,也不错。”村民赵秀峰说道。
丰曲村党支部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心,依托当地的山水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连翘、米槐等特色种植业,持续抓好丰曲村300余亩米槐和马鞍山180余亩连翘的日常管护工作,使特色种植业成为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的长久产业。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蜜蜂养殖,让庭院经济成为村民致富的好帮手。依托仙堂山—王家峪红色旅游公路和浊漳河穿村而过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水域旅游产业,打造马鞍山特色客栈,培育生态旅游、度假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霍卫星 韩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