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专稿>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山西: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10-22 15:14:04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10月22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山西省民政厅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山西省民政厅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着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在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同时,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保障标准。3年来,山西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69.9亿元,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52元和539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0750元和9798元,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97.7万人。此外,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也逐年提高,机构集中养育的达到每人每月1975元,社会散居养育的达到每人每月1320元。

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山西省民政厅持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布实施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落实养老设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床位补贴、示范奖补以及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等扶持政策,培育本土养老品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山西省政府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今年新建5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改造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前,全省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此外,高龄津贴实现普惠性发放,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实现全覆盖。同时,山西省民政厅持续推进地名规范管理,完善地名管理体制,提升地名标准化水平。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开展地名文化遗产和红色地名认定工作,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地名文化。在殡葬改革方面,加快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规范运营管理。在婚姻登记方面,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山西省民政厅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制度,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创优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目前,全省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9693家。同时,推动出台《山西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完善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较好的慈善事业发展氛围。引导各类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有序参与抢险救灾、脱贫攻坚、助医助学等公益事业,彰显了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编辑:孙宇佳]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