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古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临汾频道 >  临汾三农新闻 > 

【编者】古县按照省委、市委安排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努力创建“核桃+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市“千万工程”农林文旅康连片示范地、“核桃+”特色农业示范地,推动乡村振兴向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游、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目标稳步前行,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今年以来年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0余次,机构运行顺畅高效。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不定期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2023年便启动“千万工程”谋划工作,并成立由县四大班子领导组成的牵头抓总的“千万工程”古县农林文旅康融合连片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成立了县级层面以村庄规划、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6个方面为重点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专班。

强化顶层设计

印发《古县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合力、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利用5年时间分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印发《古县2024年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方案》,整合四级衔接资金7925.87万元安排项目78个,用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5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33项。争取省级“千万工程”指导性任务资金172.59万元。争取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330万元。

坚持示范引领

一是规划先行,典型带动。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精髓要义和理论方法,以“1+2+N”工作思路,加大示范村创建力度。1:即“1个龙头企业”。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承担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和运营,搭建县乡村和社会资本的融资平台三大职责,聚沙成塔、连点成面,一张蓝图绘到底。2:即“2条示范带”。一条以三合旅游公路为主线的农林文旅康连片示范带,依托沿线6村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与乡立方品牌策划团队合作规划设计,布局人才培训、亲水休闲、特色产业、研学教育、露营体验、特色民宿等业态。目前,子项目乡村振兴人才产业孵化基地、三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文旅产业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完工,共富工坊、邦农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渔立方智慧农业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一条围绕云顶小镇打造艺术主题度假示范区,以生态休闲景观带、大地艺术策展场域、艺术家创作基地、乡村艺术商业大集、乡村人才培训学校“四区一带”为建设路径,打造艺术家工作营、主题民宿、大地艺术策展、乡村艺术商业空间、生态休闲河道、人才培训学校等文旅康融合项目,目前,与重庆伍度造设公司合作,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N:即“N个特色乡村振兴示范村”。将其余村庄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分类,利用三年时间,到2026年底前,按照工矿服务型、红色教育型、城郊休闲型、生产托管型、特色产业型等模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分批次进行打造,最终实现全覆盖。今年正扎实推进2个精品示范村和13个提档升级村建设。

二是“五良”融合,提升单产。今年古县粮油播种面积25.54万亩,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目标任务。建良田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建立乡村管护队伍,出台水电费用补贴办法,补贴农户水电费用50%,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率。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还田率达到80%以上。引良种助推单产提升。推广高产抗旱抗逆玉米新品种、优质小杂粮等,促进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推良技释放增产潜能。制定春季、秋季作物田间管理指导意见,落实小麦一喷三防、“一喷多促”和病虫害监测防控等关键措施。联合山西农大团队开展玉米地膜覆盖,推广探墒、分层施肥机械播种、密植等技术,创建3个玉米吨粮田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选良机筑牢增产硬支撑。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状态,推广使用一免五增探墒沟播艺机化一体机,免耕分层施肥精量一体化播种机,起垄覆膜一体化播种机等良机,释放农业增产潜能。创新机制激发种粮积极性。在国家政策补贴基础上,出台粮油产业奖补政策及《特色产业发展财政补贴办法》,对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杂粮等每亩县级给予100元补助,纳入县级“15+15”民生实事,极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实施3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托管亩均增产100公斤、增收100元以上。全力抗旱防灾减灾保生产。为应对“倒春寒”、干旱和病虫害等不利影响,科学研判灾情发生趋势,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制定推广有效防范措施,指导农民有效应对。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展玉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应赔尽赔。

三是立足特优,发展产业。持续做强核桃、中药材、木耳等特优产业。做强核桃产业。连续两年实施荒山荒坡标准化“核桃+连翘”项目3000亩,与山西农大合作共建高标准试验基地,加大对现有核桃示范园区的综合管护,对现有品种进行选优更新,打造北部老树、南部优种示范精品园区,提高村集体和农户收益。与成都大陆希望集团合作完成古树食品公司混改,在贡院街开设旗舰店,入驻太原、临汾商超,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全面提升,“古岳古树”品牌被评为“有机旱作·晋品”。做大中药材产业。围绕旧县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扩大以北柴胡为主的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建设5个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万亩荒山连翘、酸枣基地建设,带动发展中药材5万亩,支持嘉盛、蓝天农发、林厚等龙头企业发展,与侯马旺龙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药材产业园,延伸道地中药材加工链条,打造中药材产业集聚地。做优木耳产业。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成立古县木耳产业协会,邀请山西农大专家定期深入一线指导,统一种植技术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抱团发展。做精蓝莓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壮大果业产业。坚持筑巢引凤,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引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邦农集团,投资9000万元实施邦农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项目200亩,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四是多元投入,夯实基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统筹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5个乡镇1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8个,同步推进1个精品示范村8个提档升级村改造任务,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工。加快补齐交通短板。国道341改建工程古县段主体工程完工,第一川至安泽线13.9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完工,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助推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水利设施工程。实施蔺河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至下宝丰村段防洪能力提升、洪安涧河古县段(热留河)河道治理工程,美化沿线村庄河道环境。实施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城乡供水提升工程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根据和美乡村建设要求,今年巩固衔接项目78个中安排近2000万元实施20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五是持续整治,提升面貌。4月份召开省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专题动员部署会以来,全县累计出动机械680余台次,清理生活垃圾15000吨,清理河道沟渠垃圾2300立方,清理农业废弃物580处,清理村庄残垣断壁315处,清理农户庭院2150户,发动群众参与4850人,各村均已完成整改并建立“举一反三”长效机制。坚持全面推进。统筹实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开展“星级农户”“美丽庭院”等创建评比活动,持续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激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坚持督导调度。县政府办与农村人居办组建督导组,出台“环境整治督导21看”,实地督导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一周一调度,双周一通报,一月一部署,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每半月上报、晾晒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坚持促进增收。探索将“庭院经济”与农村面貌改善有机结合,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发展微菜园、微果园等种养和手工作坊、农家乐等,既美化了环境,靓丽了家园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目前,累计发展200余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何博 陈伟国)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