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编者】今年以来,蒲县把“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最鲜活的教科书,围绕临汾市委、市政府赋予蒲县“建设沿黄板块区域中心”定位,以点扩面,以精品示范、提档升级村建设成效,带动行政村全面提升;以业促治,毫不动摇抓好富民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长,乡村更加善治善为;以强扶弱,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城带乡,推动县域内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矿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下好“先手棋”
“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先手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学经验、学做法、学思路,先后组织三轮观摩评比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围绕“好不好、全不全、净不净(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得究竟好不好、66个行政村功能究竟全不全、所有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干净不干净)”9个字,专班调度、清单落实。
一是集中整治。强化典型引领,加快示范创建,对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标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刀阔斧清理拆除、一笔一划精雕细琢,开展“五清一改”集中整治,特别是利用小空地、原地貌,结合树木、石头、墙壁等就地取材、原地用材,打造微景观、小花园,有特色、有亮点。
二是完善配套。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和传统村落保护,加快推进改水、改电、改污、改暖、改厕“五改联动”,完成1087户清洁取暖改造、500户农厕改造,实施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统筹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实施5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强村、生态靓村、文旅新村,全力打造矿区人居环境暨生态修复治理样板。
三是绿色发展。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畜牧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以上。
以发展“特”“优”产业为主攻,把准“定盘星”
“千万工程”反复证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一是产业夯基。今年粮食播种面积2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1万亩,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播种任务。持续扶持生猪、肉牛两大主导产业,今年支持8个生猪养殖项目、14个肉牛养殖项目“长高长壮”,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一期700万扶持资金兑现到位,新购母牛959头,新生犊牛4648头。实施新一轮肉牛增量提质项目,奖补资金800万元,通过见犊补母、金融支持、数字耳标、冻精支持,确保能繁母牛存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主体托管玉露香梨3000亩,打造高品质玉露香梨生产基地、农旅融合园区。招引专业团队,围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种养循环开展项目合作,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创建。
二是延伸链条。加快茂洲肉牛屠宰厂提质,推动中科宏发生猪屠宰项目落地。打造以山西茂洲为“链主”的肉牛全产业链,以中科宏发、璟丞牧业为“链主”的生猪全产业链,以被子垣生态果园为“链主”的梨果全产业链。新认定龙头企业市级2家,创建示范合作社7个、示范家庭农场5个。三是打造品牌。被子垣苹果、玉露香梨认证为“圳品”。利用产销对接会、品牌推介会以及直播带货、网上农展等营销方式,提升了的肉牛、梨果、小杂粮等产品知名度。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拓展“新空间”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千万工程”的一条宝贵经验。一是统筹规划。围绕市委赋予蒲县“建设沿黄板块区域中心”战略定位,聘请住建部直属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总规划师团队,聚焦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战略,打造“国家黄河战略典范县、省级传统风貌示范县、区域文化品牌策源县、人民幸福乐享榜样县”,建成名副其实的经济、文化、康养、交通、教育“区域中心”。政府投资牵引撬动社会投资60多亿,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7个,提高县城承载力、服务力、吸附力。
二是完善功能。投入5000万元,采用购买服务、教育托管模式,引进国内顶级教育集团浙江海亮、四川东辰,实施“幼-小-初”“小-初-高”两个贯通式托管合作办学,首期涉及9所城乡学校,重教兴教、留人聚人、兴业兴城。同时,县域内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行政审批等政策体系城乡一体、上下贯通。
三是完善基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持续完善“四好农村路”、农村电网、5G基站、清洁取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四是巩固成果。2023年度考核取得优秀等次,用好“帮扶日”“排查日”两个周五,县级领导示范带头,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雷打不动进村入户,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隐患排查、收入测算等工作,“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0548元,增幅8.2%。
以乡村善治为引擎,激活“动力源”
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这是“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的有效做法。把“党建+乡村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谋划,启动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储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过硬基层干部队伍;健全村级组织减负常态化机制,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发挥“道德银行”积分管理引领作用,坚持“党建+乡村治理”,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余万专项经费,保障“道德银行积分超市”运转。实施党员干部“吹哨报到”,组织群众参与“道德银行+”系列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党群同‘行’·善治蒲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入选省农业农村厅“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课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综合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开展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200场以上。
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打造“样板间”
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是“千万工程”行之有效的方法。按照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的工作部署,狠抓示范创建工作。
一是规划先行。聘请山西乡村发展研究院,高标准编制《蒲县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专项规划》《重点村庄规划建设方案》,围绕“点上重点打造,精品示范;线上连片打造,带状发展;面上全面整治,整洁有序”的目标,梯次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
二是全力保障。统筹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人居环境改善专项资金、县级配套资金,投资6800余万元,加快产业园、公共卫生间、街道修缮、景观绿化等44个项目建设。
三是典型引领。连片打造化乐村、黎掌村、武家沟村、中垛村集红色旅游、种植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示范驱动、智慧引领,立足薛关村示范创建,依托蒲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临汾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