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生态智慧赋能,古县“渔立方”驱动产业新发展

临汾频道 >  临汾三农新闻 > 

仲冬时节,朔风凛冽。在古县三合镇石壁村的古县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是争分夺秒的建设场景,火热的建设氛围与周边的冬日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平整的空地上,一组组钢柱、钢梁整齐排列,勾勒出一座现代化车间的雏形,工人师傅相互配合着切割、吊装、焊接;玻璃大棚里,已筑成的一个个圆形陆基鱼池铺满整个地面,十余名工人正在加紧砌筑其余的鱼池;尾水处理区域,挖掘机正加足马力进行开挖、平整……

“我们实施的古县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255万元,分两期实施。项目占地约28亩,新建625平方米的养殖头水净化车间、6000平方米的养殖尾水处理池,改造面积为7012.5平方米,采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生态健康养殖。”古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鲁玉红介绍,该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切实强化产业支撑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古县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过程中,项目实施方的负责人、建设方的负责人和施工人员都亲切地称呼该项目为“渔立方”,各方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加快“渔立方”的建设。

鲁玉红说:“以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主导的设施渔业与传统养殖大为不同,‘渔立方’将引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渔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包括水质监管、智能投饵、自动增氧等功能,实现渔业生产的自动化、可控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渔业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利用‘养殖池+净化环闭式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渔立方”项目利用了三合镇石壁村一处闲置的玻璃种植大棚基地,“提升一部分、改造一部分、新建一部分”,实现了闲置资源再利用。

在最初项目选址过程中,三合镇政府主动对接、提前介入,与大棚产权方进行沟通协商,谈妥场地使用,签订流转协议,让“渔立方”项目成功落地三合镇。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涛说:“这是一个资源再利用、联农带富的好项目,我们必须发挥好属地政府的作用,为项目落地、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面对连日来低温不利因素,施工方积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加大施工投入,施工方负责人石岩介绍:“我们结合天气变化,当前集中精力冲刺尾水池的基础开挖和平整,到气温再下降时,就调整施工工序,把力量集中到车间内部的施工中。”

据了解,“渔立方”项目建成投用后,古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将从固定收益中为全县12个经济薄弱村集体进行分红,每村不低于5万元。鲁玉红介绍:“该项目预期能够带动公司和村集体增收超过150万元,劳动力务工收入超过80万元,实现联农带富的发展目标。”

“渔立方”项目的实施,将实现生态化、工厂化、智能化渔业养殖,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成为智慧渔业的示范基地,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根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该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7个月,预计到2025年5月份建成运营。

古县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快马加鞭的建设场景是该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古县延用借鉴连续两年“冬季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重点,专班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全面迅速掀起“冬季行动”争先进位热潮,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柴云祥)

原标题:古县:生态智慧“渔立方” 产业发展“新引擎”

[编辑:李国刚]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