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钱龙)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坚决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协同联动。在做好煤炭能源的同时,正加快发展光伏、风电、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尤其在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储能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然而,随着我省储能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储能成本较高、行业利润偏低、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现。
“目前省内已投运的储能企业大多处于低收益状态,这也导致部分储能企业出现观望现象,项目开工缓慢。”山西省政协委员张海兵谈道。为更好地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张海兵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新型储能配套政策,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技术标准、交易机制和结算细则;配套建设或共享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取消将强制配套储能作为新能源资源获取条件的有关政策,让新型储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电力市场。
图为省政协委员张海兵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随着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灵活调节中发挥作用日益明显,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张海兵表示:“建议以市场化手段逐步代替行政手段,构建反映新型储能真实价值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围绕电力支撑定位,定制新型储能参与调峰、一次调频、频率响应、爬坡、备用等服务的市场创新产品,按新能源渗透比例逐步提高辅助服务费用;推动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营造储能电网双赢格局;探索新型储能容量补偿、容量电价向容量市场转变,有效反映储能保供价值。”
同时,张海兵也高度关注储能技术创新与发展。鉴于国内储能技术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高,不利于长期竞争力形成,他建议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融合,解决储能产业高成本、高风险、低利用率等难点;打造储能领域交流合作平台,针对前沿技术、热点问题等,与国内外专家、行业协会和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还要紧紧抓住行业高速发展的窗口期,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区位优势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做足产业配套,为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支撑企业差异化发展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集群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