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古县“粗粮坊”三月底将投产,奏响农文旅融合新乐章

临汾频道 >  临汾三农新闻 > 

新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古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蓬勃的生机。在知名古建张家大院的附近,一座焕然一新的“粗粮坊”正悄然崛起,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座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建筑,不仅是农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是古县农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新地标。

“粗粮坊”项目是古县三合镇精心打造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89万元,于2024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通过对原有粮站闲置仓库的改造升级,新建了现代化的粗粮加工车间,配备了特色产品展厅和研学空间。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2025年3月底正式投产运营。

三合镇耕地资源丰富,总面积约9.2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8.5万亩,杂粮种植面积也有2000亩,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本地的粗粮加工服务,农户们不得不前往县城或其他乡镇加工粗粮,既耗费时间和精力,又增加了运输成本。为解决这一难题,三合镇以服务农户、助力农业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将“粗粮坊”项目落地在粮站的闲置仓库,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转化。

走进“粗粮坊”的加工车间,现代化的粗粮加工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比重去石机、振动筛、高效脱皮机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年加工能力可达玉米面和玉米糁6000吨、小米100吨,不仅能够满足周边群众的日常加工需求,还将为三合镇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院东侧的研学空间同样别具一格。在这里,传统农具和农用设备有序陈列,为研学团体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粮食加工过程、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的绝佳场所。通过实践,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来之不易。

为了确保“粗粮坊”的原料品质,三合镇在贾村、高城村发展了80亩高标准试验田,种植优质二黄玉米,并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全程技术支持。这一举措不仅为“粗粮坊”的生产和研学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还进一步完善了“种、产、销”一体化的粗粮发展模式。

据了解,“粗粮坊”项目建成后,将由三合镇村发公司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运营。后排房屋专注于农副产品加工,前排展厅则作为销售窗口,实现了从原料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这一模式不仅将有效促进当地劳动力的就近就业,还将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粗粮坊”项目还将融入三合牡丹旅游带,成为古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游客在参观千年牡丹和张家大院后,可前往“粗粮坊”进行研学体验,进一步丰富旅游行程,感受古县的独特魅力。

三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冬季行动’,以‘粗粮坊’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契机,持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更多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生根,为临汾市实现‘三个努力成为’的目标贡献力量。” (古轩)

[编辑:李国刚]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