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石颖)4月9日,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翟云丰,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雕,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王有权向大家介绍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2024年以来,朔州市住建局坚持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压实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为建设美丽朔州、塞上绿都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房地产市场运行良好。全年朔州市完成保交房任务597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房地产市场完成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位列山西省第三,完成年度任务(27亿元)的100.3%。商品房销售面积3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5%,增幅位列山西省第八,完成年度任务(47万平方米)的78%。
二是住房保障持续推进。2024年朔州市计划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40户,实际发放381户,共计95.1666万元,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对租住市和谐小区、阳光小区、兴业商贸园和迎宾苑小区的1162户公租房租户入住资格进行了审核,共收缴租金211万元,全部上缴国库。完成2批17户申请购买和谐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人员资格审核相关工作。
三是建筑市场运行平稳。2024年朔州市建筑业完成产值80.64亿元;建安投资完成265.21亿元,同比增长1.8%,山西省排名第六;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山西省排名第六。
四是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朔州市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17.63亿元。实施老旧排水管网改造143.43公里、老旧小区改造15个,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0户、危房改造666户。市留置中心两侧道路及其配套的“七通一平”工程、清河巷道路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北同蒲铁路K127+403(胡家窑村铁道口)处平改立工程、七里河周边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前期手续稳步推进,中心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城市体检工作全面铺开,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百姓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五是建筑节能扎实推进。2024年朔州市新开工民用建筑项目15个,建筑总面积43.5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100%,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1个,建筑总面积44.8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5.23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33.95%。
六是建筑工地安全监管稳步提升。2024年共发现问题隐患709条,下发执法建议书12份、限期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书1份。以实际行动营造人人重视安全、时时防范隐患、处处杜绝违章的安全氛围,全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024年,住建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025年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以城市更新为统领,在重大项目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弱项,做好民生保障新文章。一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全面提升城市“健康指数”和市民“幸福指数”。
二是实施城市赋能,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提升市政路网。开工建设市区西北出口道路改造工程、怡西路(中段)道路建设及雨污管网改造工程、七里河周边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北同蒲铁路K127+403(胡家窑村铁道口)处平改立工程、怡西路(北段、南段)道路建设及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工作,争取2026年开工建设。抓好4个城中村、2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部。
三是深入领会房改政策,持续推动居有所居。2025年计划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2%,住宅用地出让均价和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同比涨跌幅度不超10%;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计划供应商品住房2858套,约39.06万平方米,确保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发挥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提高“白名单”推送质量,增强房地产融资适配度,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预计融资需求3.4亿元;加快住房保障力度,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公租房兜底保障作用,确保低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发放租赁补贴140户,完成城中村改造2212套,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营造良好的住房消费环境。
四是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稳定建筑产业发展。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持续释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动能,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产业,促进朔州市经济增长。
发布会上,相关工作人员还围绕朔州市如何落实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哪些小区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条件、具体怎么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