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春播春种的黄金时节。在山阴县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里,种植户们抢抓农时、分工作业,一边进行优质谷子的春播春种,一边对冬小麦开展放苗作业,全力为新一年的粮食丰收打牢基础,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连日来,伴随着大规模播种工作全面铺开,在山阴县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里,一辆辆春耕机械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播种谷子、铺膜撒肥,一幅抢墒播种促生产、紧锣密鼓“闹”春耕的农忙画卷。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技术员杨日平说:“每天出动大车2台、播种机3台,播种机使用膜侧播种机,水肥一体化模式,膜侧播种机可以提高产量、保温保墒,每天能播100多亩。”
今年,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共种植优质谷子2500亩,品种以晋谷21为主。据了解,当地谷子种植区域属于火山土壤,硒元素含量达国家标准的24倍,因此种出来的小米富含大量硒元素。该联合社还根据地力与墒情,因地制宜积极采用膜侧播种、膜下滴灌以及测土配方等技术进行播种,全力打好今年优质谷子生产“第一仗”,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在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里,不仅谷子播种一派忙碌景象,冬小麦也开始集中放苗。种植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分工明确、有序作业,大家通过人工辅助破膜的方式,确保每一株麦苗都能顺利生长。东双山村村民马春兰介绍:“因为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盖住了麦苗,苗发不出来,目前正在刨黄苗,保证小麦不误生长。”
今年是该联合社种植冬小麦的第三年,在通过一次次品种选择、技术革新和管理模式改良后,试种效果越来越好。过去,晋北地区受限于气候条件,普遍实行“一年一熟”。冬小麦的成功试种,使得这片土地突破了传统种植,实现了“冬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的轮作模式。预计7月初小麦收获以后,紧接着还能种一茬青贮玉米,一块地两茬收益,在晋北地区来说意义很重要,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小麦的亩产量今年因为苗全、苗旺,品种的更新,有望突破千斤。(记者 丰慧、张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