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张鸿翔,37岁,年纪不大,却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病房的资深男护士。他在这个“女儿国”一呆就是13年,年轻护士都亲切地叫他“张老师”。
2005年,是张鸿翔从山西省职工医学院毕业的第二年,也是他真正走上护理岗位的第一年。那一年,他听到了太多的质疑。“男的当护士能行吗?”“医院怎么会有男护士?”“给我换个女护士来护理”,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张鸿翔脸上挂着微笑,心里暗自鼓劲——我要做得更好!“每当看到危重患者的病情慢慢稳定时,那一刻我好有存在感、价值感。患者的认可,就是让我坚持到现在的力量!”张鸿翔这样解释。
当年,和张鸿翔一同进医院的男护士共有5人,如今,就剩下张鸿翔这个“光杆司令”。“都转行了,大家觉得男人做护士没出息,特别是每天接触患者及家属,社会的认同感不高。”张鸿翔说,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习惯、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已从心理上迈过了那道坎。“护士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就不应该有性别之分,别人能做好的我也一样能做好。现在国家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很多相关政策,我很看好这份工作。”
“不用擦了,歇一歇吧!”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王福生发出微弱的声音。“擦一擦,身体会舒服很多,有助于病情恢复。”张鸿翔一边笑眯眯地说,一边轻轻地将患者的脚趾分开,用热毛巾娴熟地擦拭。脸、脖子、胳膊、腿、手指、脚趾,张鸿翔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擦了一遍。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急性重型内开放性颅脑损伤,已住院5天。虽然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负责,而张鸿翔就是他的责任护士。
为王福生擦拭完身体,张鸿翔没有停歇,清洁消毒双手后走到一旁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床前。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手电筒,用手轻轻翻开患者眼皮,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查看,扭头说:“小李,这个患者眼部有分泌物,一会给滴几滴眼药水,随时注意观察,当心眼部黏连。”
提及家人,张鸿翔就缺少了那份“自信”。“我愧对于家人,从来没有好好地陪陪父母、陪陪孩子。”泪珠在张鸿翔的眼眶里打转。
张鸿翔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两人倒班、值班、加班是常事,一家人聚少离多,7岁的女儿一直由姥姥姥爷看护。“爸爸,你就没有周六周日吗?”“爸爸,你能不能和我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面对7岁的女儿的问题,张鸿翔不知如何应答,心里充满了内疚与难过。
说起未来,张鸿翔有些犯愁。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伟大高尚,但要做就做到无憾,不能愧对每一个生命。"目前大部分护士工作辛苦,任劳任怨,但工资水平偏低,想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啊!"张鸿翔坦言。除此之外,与他差不多一起入院的男护士大多已转岗或离职,"或者因为收入少,或者因为周围诸多的不理解",但他就是想对得起身上这身白衣,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一夜未眠,张鸿翔揉揉腰,长期站立弓腰的姿势,导致腰部不适已经成了他们的职业病,护士们都反映,下班回家后,躺都躺不下。
“干一行,爱一行。只要有一分希望,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张鸿翔内心所一直坚持的信念,相信这也是所有护士内心所坚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