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两委”引领 因地制宜:乡宁县管头镇东团村集体经济发展纪实

临汾频道 >  临汾三农新闻 > 

【编者】在山西省乡宁县管头镇东团村油料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各司其职不停地忙碌,黄色的核桃油缓缓流出,香气四溢。这个油料加工厂是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项目,一袋袋油料不仅为村民榨出了“希望”,也描绘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发展的愿景。

近年来,管头镇东团村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硬杠杆”,采取“油料基地种植供应原材料,支委谋划、村委参股领办合作社制作加工,村集体组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三产叠加的方式,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径,让农民土地越来越活、农民腰包越来越鼓、集体收入越来越多,2022年成功申报临汾市“集体经济扶持奖励村”。

因地制宜破解“空壳村”难题

“我们村以前没有实体经济项目,都靠着附近的厂子,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后来厂子关停了,更是没了收入来源。”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彩祥坦言。

“穷家难当”,“空壳村”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发展陷入困顿,村民们的生活也不好过。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

“经过参观学习与考察研究,我们发现村内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现有耕地面积5398.45亩,以种植玉米、油葵、油菜为主要产业,为开办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厂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李彩祥介绍。

说干就干。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与村委的努力推动下,2020年6月,该村探索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本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领办成立集油料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和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乡宁县东科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油料作物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打造“新引擎”。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紧缺、技术薄弱、市场不明等难题亟待解决。李彩祥干脆自掏腰包垫资,通过走访座谈,征得村民同意入股经营,筹措启动资金300余万元,为发展油料加工产业筹集到“第一桶金”。盘活资产资源,对闲置锅炉房进行更新修缮,改建厂房,先后购买了榨油机、脱壳机、炒料机等设备,形成规模。至此,油料加工厂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打造油料作物示范基地,为加工厂提供原材料。村里把分田到户的“小条田”“补丁田”,流转为集中连片“规模田”,整合撂荒地,示范种植油料、油葵等作物,还邀请专家对全村“水、土、光”等自然资源条件进行分析,挑选优良种子,对种植、加工技术进行指导,注册“东科高天”商标,新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使合作社的运营规范有序。

科学经营惠及全村群众

油料加工厂建立前期,主要为本村及周边群众加工菜籽和稻谷,用途以自用为主。在机器运作熟练后,开始走上市场化发展的正轨。

要进入市场就得有订单。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彩祥化身业务员,积极向各企业单位做宣传、拉订单。“在政府‘搭线’、帮扶单位支持下,我们油料厂的名声总算是打出去了。”李彩祥笑道。

为了完成订单,东团村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村民收购葵花和油菜,只需一个电话,村里就会派人入户收购,帮助村民在家门口轻松卖掉农作物。不需运费、不费时间、不需人力,足不出户就能让农作物稳定出售,让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有活干,有钱赚,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油料加工厂惠及村民,除了收购农作物,还提供了几十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张红芳便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我在北京打工,如今回村里上班,工钱一个月三四千,并不比大城市差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照顾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了。”张红芳说。一谈到现在天天都能看见3岁的孩子,她便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广阔的“钱景”,镇上越来越多的村子搭乘上这趟“列车”。镇党委提出聚力打造“油料基地”思路,发展和扶持油料产业,鼓励村民广泛种植油菜、油葵,千余亩油菜基地实实在在发展起来。现东团村已具备3000亩规模的有机油料基地,并积极争取油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打造千亩油菜花旅游景观基地,将油菜种植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相结合,实现赏花与增收的“双赢”局面。

反哺集体推动乡村振兴

走进油料加工厂看到,榨油机正轰鸣运作。一间仓库内,一袋袋葵花和油菜叠放整齐;另一间仓库内,已经包装好的葵花油和核桃油“整装待发”。包装纸上,“纯正无污染”几个大字赫然醒目,生态、绿色是畅销的原因。

自2020年12月试运营以来,生产葵花油15.5万公斤,核桃油1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70余万元,为集体增收50余万元。

村里有了钱,这些钱要怎么用呢?“下一步,我们将用盈利资金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为打响产品品牌奠定基础,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再拿一部分资金用于村里公益事业,让老百姓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彩祥介绍。如今,东团村正乘着示范创建的东风,着力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壮大集体经济,一幅幅堡垒强、村庄美、日子甜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镇党委书记王伟龙说,“下一步,我们将贯彻县委‘一六二’总体思路,谋划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走好乡村‘产业路’、富足村民‘钱袋子’,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栗卓婧)

原题:小油料撬动乡村振兴“硬杠杆”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