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357-2020788
3962000
8891890
传稿邮箱:sxgovlf@163.com
今年以来,古县通过政府引导、奖补扶持、示范带动、梯次培育等举措,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空闲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开辟新的致富路径。
秋收时节,记者走进古县岳阳镇张才村红南庄,只见一座座农家院落拾掇得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一排排蔬菜大棚,硕果累累;一个个圈舍,鸡羊成群;农户们忙碌劳作,庭院经济发展一派生机勃勃。
一大早,该村农户宋兆斌,就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给鸡、羊投料喂食,还得精心打理庭院中的蔬菜大棚。
最近几年,宋兆斌在多方帮扶下,搞起了庭院圈舍养殖经济,发展了100多只鸡、11只母羊,加上种地收入,已经过上“自我造血”、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为进一步支持和引导全县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开辟新的增收致富路径,当地政府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奖补扶持。由于宋兆斌吃苦能干,庭院圈舍养殖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先后获取庭院经济效益奖补四千元。不甘落伍、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宋兆斌,今年拿出政府奖补的钱,个人添补了五百元,在自家房前的空闲地建起了一个蔬菜大棚。
大棚棚体不大,占地一分半地,但建设规范,采用镀锌椭圆30(三零)钢管架构、立柱底部混泥土浇筑,棚高3.5米,种植豆角500多株。在宋兆斌的精心管护下,平均株产一斤半,按现在市场4.5元销售,本季豆角大棚销售达3500多元。另外,加上再种一季儿白菜,全年大棚种植保守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今年41岁的宋兆斌,因病导致肢体残缺,外出务工已不现实,为了走出困境,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帮扶下,宋兆斌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发展起了庭院圈舍养殖经济、庭院大棚种植经济,迈上了自食其力的增收致富道路。
“现在全年鸡、羊养殖,能收入两万多元。另外今年蔬菜大棚种植创收五千。政府另外还要再奖补2000元。庭院经济年创收能突破三万元大关”。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话里话外洋溢着幸福的宋兆斌给记者盘计着自家庭院经济全年的收入。
宋兆斌对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致富的底气和信心,除了政府给资金奖补,张才村村集体还拿出1万多元,对水网进行改造。在具体实施中,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建棚、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另外,当地镇政府还结合各村产业基础、庭院面积、家庭劳力等实际情况,重点打造包括张才村在内的五个家庭经济示范村,进行先行先试,不断积累经验,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法,以点带面,推动各村庭院经济集中连片发展。确保庭院经济能真正在农村扎下根、发展好,农户能增收。
庭院经济虽然不大,但效益不小。目前张才村红南庄已集中连片发展庭院经济25户,户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成为古县庭院经济示范村。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古县县乡(镇)两级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在实施中突出群众主体,坚持宜商则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突出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奖补、技术服务;突出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突出协调发展,强化庭院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相结合。目前,古县已打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加工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示范户66户,一般农户352户。古县庭院经济的不断涌现,开辟了农户新的致富路径,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郭志瑞)